01/12/2017
環球資金飢不擇食
港股見30000點,媒體仍愛用港股大時代要形容;2007年是大時代、2015年又是港股大時代,現在為甚麼不去想一個新形容詞呢?老實,相比之前,港股現在可能是新時代,或非典型時代。一個升市,絕大部分時間由一隻股份帶動,這是史無前例。外國媒體及評論,未有對股市上升而大鑼大鼓,部分反過來形容2017年為泡沫大時代。的確,正如部分財經網站列舉情況,要指證泡沫愈滾愈大,例子實在數之不盡。今年,常有談及就是虛擬貨幣的喪升,好一個比特幣,乘虛擬之名換來了7倍以上的升幅。資金水銀瀉地流出全球,單是歐洲及日本央行,已額外投入2萬億美元於金融市場,結果連一幅真偽備受爭議的達文西《救世主》,成交價亦達4.5億美元。
原來,自金融海嘯之後,全球央行合共減息次數已超過700次,垃圾債券亦有價有市。單是美國債市,已經發行的企業債規模,今年已超過一萬億美元。唔理好醜,但求就手,國家級主權債備受追捧,連200年內違約8次的阿根廷,都可以成功發行100年期債券。
刻下,全球債息曲線平坦,美國短長期債息息差不足70點子,有人說是市場對前景悲觀,但實情可能是另一極端的反映:投資者因為加息沽出短債,投入股市,但長期退休就繼續因為資金配置而要購買長債。
轉載自: 晴報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