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2012
藝術品與買股票
除了像地產,藝術品的分類也像股票。
在香港,股票的最基本分類是藍籌股、紅籌股、創業版、國企股、民企股等,而對此稍有認識的股民都清楚,不同類別的股票,升值潛力和風險都有不同,譬如大藍籌相對安全,入場費亦相對地高;隨著中國崛起,中資股票升值潛力巨大,但龍蛇混雜,防不勝防,像之前的民企風暴,一份外國調查報告,就可以把幾十間上市公司的股價一炮打殘。
利用一些股票的基本概念,對藝術品投資有觸類旁通之效。
藝術品何嘗不是如此?初學藝術投資的朋友,在各門類之間看到眼花繚亂,殊不知藝術品一旦走進市場,除了學術上的門派分類,同時亦有商業上的群組。以中國工藝品為例,明清官窰瓷器,就像股票裏的藍籌股,入場費比較高,好一點的動輒上百萬,但在貨真價實的前提底下,即使遇上市場波動,走勢還是很穩定;相反,一些小眾項目如宋代民窰、民間織繡、少數民族器物等,要買是不貴,但要有心理準備其價格長期上不來,要上拍賣行也有難度。
股票市場的歸類,有時候隨機性很大,譬如近年流行「內需股」,聽起來就玄得很,股評人很容易就能把某一隻股票歸類為「有內需概念」。同樣,藝術商人為了把東西價位提高,也創造一些新的綜合性的名目,好像「文玩」,按字面會先讓人想起筆、墨、紙、硯等文房用具,但打開拍賣行圖錄一看,許多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的擺設玩具,分明跟文人品味八桿子打不著的東西,都被歸進這一類別。「文玩」由於體積細小,耐把玩,而且相對瓷器而言不算昂貴,近年頗受國內收藏家歡迎,成為古玩市場備受注目的類別,但由於這個「板塊」做起來了,魚目混珠者也愈來愈多,所以購買的時候亦要小心。
近年來,為了提升中國藝術品的收藏性,各大拍賣行和藝商,都集中火力做專題展銷,使市場的版塊相繼冒起,跟股票市場一般,「地產股」、「銀行股」、「航空股」、「能源股」,價格同上同落,在市場上的會更為穩定,但遇上衝擊的時候,同類作品亦會一起受壓。舉個例子,中國當代藝術經歷數年火爆式增長,已經到達雞犬皆升的景況,在今年的春拍的小冷鋒之中,便率各品類之先,走進沉澱期,四大天王固然失色,而本來許多未夠火喉的作品,更加遇上流拍或低標。
相比藝術指數,拍賣行成績對藝術市場的指標作用更大。
以股票為喻,是希望把讀者與藝術品的關係拉近,協助理解一些基本概念,若真要分析,兩者間當然有很大分別,至少藝術市場在各國沒有恒生指數那樣的市場指數左右大局(雖然有所謂的Fine Art Index,但重要性不可同日而喻)。故此買藝術品作投資的朋友,如果情況許可,入門的頭幾件藏品,情願買走勢可靠而價格稍高者,都要避免走偏鋒選擇所謂「奇貨」,畢竟大家看到新聞上獨具慧眼「敲冷馬」而發大達的,都是達人級的市場大老倌呢!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