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2017
【香港教育的悲哀】社會的潛在成功指標?考試失敗,人生零價值
這一陣子,總是遇上各種各樣討厭自己的年輕人。他們背景各異,但是成績都是中上的「成功學生」,甚至是成績彪炳的「狀元」。
他們都已經是其他學生的典範,是父母師長的驕傲。但是,在他們眼中,自己竟然是一文不值的失敗者。他們討厭自己,甚至有些自殘行為,作為發洩和自我懲罰。
在旁人眼中,這真的有點不可理喻,他們彷彿是一群貪婪要求苛刻,人心不足蛇吞象,想要賺得全世界似的。
當你有一個機會深入了解他們時,你可能會感到唏噓。他們其中一個共通之處,就是對自己有極高的要求,要追求保持優良成績,要追求進入世界第一流的大學,要在大學讀「神科」,要拿取好的GPA⋯⋯
問題就是這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他們「唯一的目標」。他們在整個成長的歷程,都不斷聽到見到四周的人如何崇拜這些成就。他們有一種非黑即白的想法:「如果我不能達到那些標準,我就是失敗,我的人生就沒有價值了。」「如果我不能達標,父母便會失望,朋友便會看不起我,那我便失去人心,失去他們的愛和欣賞,那我便很孤單寂寞了。」
我覺得唏噓,不單是因為這些年輕人面對的壓力和挫敗感,不單是他們的思想框框,也不單是他們父母在不知不覺間施出的壓力,而是整個大社會那牢不可破的推崇備至的成功指標和價值觀。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