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2015
將心比心 發展文明香港
我相信700萬港人都渴望建設文明社會,讓下一代活得比上一代好,讓老弱傷殘得到照顧。不過,要願望成真,我們必須追建大量社會及經濟硬件,而這當然要創造大量土地。
可惜近幾年政客凡事政治化、激情化,很多明明絕對利民的「發展」(開發低生態價值的郊野公園、綠化地帶、維港以外填海等)被無聊地扣上「賣港、赤化、被規劃」的帽子,甚至引發司法覆核或另類拉布,不單令建築成本飈升,更令使用者苦等無期。而傳媒往往用神聖不可侵犯的口吻附和政客,堅決否定發展,卻沒有將心比己,用同理、同情心看待被影響的市民。
缺乏醫療設施 長者難安享晚年
其實,只要我們問問「為誰發展?」,就會發現最需要土地的市民,往往最不會發聲,因而被忽略。而在香港,每當提及「發展」,大家都誤以為只是要容納新婚家庭。
這看來並不急切,但事實卻絕非如此!土地供應足以造福,又可以禍及每個家庭,包括⑴數十萬居住在不人道環境的劏房及擠迫戶;⑵各位年紀漸邁的父母;及⑶渴望升職增值,學以致用的年輕人,全部都急需土地!
我想大家先看配相。⑴有數以十萬人,365日都呼吸同一口空氣,家中四面無窗,不見天日。而這就是孩子們的起跑線;這就是打工仔的夢工場;這就是「親密」劏房家庭的「幸福」寫照!易地而處,能否感受到壓力逼人?你又覺得問題是否急切,能不能再等?
⑵而含辛茹苦養育我們的父母,他們的健康終會轉差。一個65歲的媽媽需要的醫療照顧是年少時的6倍,再加上人數會在未來15至20年倍增,由100萬增加至220萬。這需要增加60%的病床,或10間大型醫院。可惜過去15年,一間大型醫院都沒有建成。而就算計劃多年的啟德醫院落成,都只能應付上述需求的10%。
如我們想延長父母的健康時間,就需Active Ageing,如在18區各建20個像中學般大的長者中心,便需360幅新土地。而若他們行動不便,就需要院舍照顧。可惜過去幾年,安老院舍宿位總數不升反跌,這代表未來幾年劍橋老人院事故會重複數十次以上!這200多萬的父母未必會多作要求,但作為有良知的子女,尋找土地照顧他們,定是當務之急。
配套硬件落後 精英一代離鄉工作
⑶用了幾代人賺來的資源培養、教育程度最好的年輕一代,我們當然想他們學以致用,人盡其才,帶領香港更創高峰,但這需要最好的硬件裝備他們。
偏偏過去5年,旅客增加64%,但酒店房間只增加13%;零售總額增加80%,但零售面積同期只增加1%!硬件不足,客人得不到應有的服務質素,自然捨港而去。
最終,我們精英一代,因為要追求應得的機會,開始「尋找他鄉的故事」,落戶上海、前海、澳門、新加坡,這些城市接收了本應是香港的顧客。而我們最有賺錢能力的一代卻到他鄉服務別人。
人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偏好及堅持。但若敞開心窗,看看其他人、乃至社會的需要,就不難發現發展等於扶貧加無劏房加就業加上流力加老有所依等於幸福的老、中、青三代!
若我們「心明」成就「大義」,自然會為碌架床上讀書的小孩,設立公平的起跑線、為父母建設延壽及救命的長者中心和醫院、為青年的美好將來及上流力建設商業硬件,用「心」發展文明香港!
轉載自: 晴報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