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1/2015
增加醫療設施 讓長者安享晚年
今春的流感奪去近400條性命,比沙士還兇猛,其中九成死者更是長者。為人子女,請及早帶年紀漸老的父母打流感針,減低風險。現時香港人口最多的年齡群是45歲左右的中年人,他們的父母均是70至75歲的長者。
25至45歲是一個人由年輕單身漢變成家長的時間,是人生最忙的時期。亦因此,今天的中年人過去20年可能都太過忙碌,未必有留意照顧了自己50年、已走到人生最後10至15年的父母們。我鼓勵中年人對比一下父母20年前的照片和今天的模樣,你會發現老化實在每一個父母身上留痕。事實上,翻開報章,我們不時讀到有長者在交通意外中喪生,很可能就是因為司機都以為長者全都聽覺靈光、身手敏捷,忽略了衰老會令人脆弱(turn frail)的事實,就是會令人的種種機能都退化。
人口老化加速 行動刻不容緩
香港65歲以上長者人口將由現時的100萬增至2031年的220萬。須知道發達國家的長者佔人口比例由7%升至14%,一般需時60年。香港卻只要30年。換言之,今天我們所有的醫院、安老院、醫護人手,是用了30年才建成和培訓。問題是,下一個7%的增加,即長者佔比由14%增至21%,不是30年,而是10年﹗換言之,除非香港能用比之前30年快3倍的速度,增建醫院、安老院、長者中心、輸入和培訓醫生、護士,否則我們父母人生最後幾年的質素,肯定會比祖父母一代差勁惡劣﹗還有,再下一個7%,即由21%增至28%,又只是另外10年的事,我們實在分秒必爭。
更重要的是,香港明明有資金、有需要,卻偏偏沒有增加這些軟硬件;相對很多發達國家,即使有心也沒錢投資,有力無心的香港,比這些國家更加罪過。因此,我呼籲各位父母仍健在的中年人,為父母多下一點心機,多盡一點孝道,多為他們設想。
可惜的是,正如中年人不知問題嚴重性,同樣,沒政黨、官員、傳媒、社福機構出來量化,未來15年隨著長者們走到人生盡頭,他們到底需要甚麼,進而爭取興建醫療硬件及增加人手;當然更不會借鏡我們的競爭對手,例如面對人口老化早作準備的新加坡,當地的醫生數目在過去10年增加一倍,其政府更在今年撥款,在5年內增加安老院舍宿位70%!
供應持續短缺 影響醫療質素
又例如,年初流感季節時,公立醫院病床佔用率平均110%,病床要設置於後巷、廁所外,但回歸後病床總數一直維持約31,000張,幾近毫無寸進。劍橋護老院事件後,傳媒少有跟進報道,安老院服務質素參差不齊,問題可能是冰山一角。大家如有一點孝心,是否應想想我們需要多少新病床?
筆者反覆強調,商業硬件、社會民生設施亦需要土地。而往往最有土地需要的人,卻最不會為自己發聲。例如私營安老院的經營成本隨租金上升而暴漲(土地供不應求的惡果),最終令安老院舍宿位總數近年不增反減。展望未來,我們估算公營醫療體系要擴充6成,增加至少19,000張新病床,或10間大型醫院;但仍在設計中的啟德醫院只有不足2,000張病床,連目標一成都不夠。還有,我們都不希望父母會在晚年患上腦退化症,記憶、認知全失,這就要「健康樂頤年」(Active Ageing)。但這需要每區都興建20間,共360個新長者中心。相信近日審計署發現的234間空置校舍,一定會有用武之地。
相反,若土地供應持續短缺,日後病床就可能要設於醫院停車場,劍橋護老院的悲劇勢將月月出現,長者的晚年生活質素會每況愈下,大家是否希望父母晚年過著不人道的生活?
樓價貴,還可以住迫一些;租金貴趕走企業,最多都是失業。但醫院病床不足、醫護人手短缺,賠上的就是每一個港人的健康、是無辜的人命、是各位父母晚年可以有尊嚴地離世的機會!
在美國,八成長者受傷的意外,都在家中或附近發生。所以我也建議各位,最好的聖誕禮物,就是把父母家中的浴缸拆掉,絕對是延壽之法。在一個他們最熟悉的環境中摔了一跤,也可以令他們留院一周。而一星期缺乏活動,已足以令長者肌肉流失,出院後只能以輪椅代步。而一個最簡單的感冒,甚至可以令你們家人陰陽永隔。
今天的香港,我們未必生兒育女,但始終都有父母要盡孝、有養育之恩要報答。哪怕你今天財政穩健、事業平步青雲,但只要家中的長者健康變差,都會令人感到傍惶無助。因此,正如我們進行中的醫療改革研究題目,一個關愛文明的社會,理應做到"Catch you when you fall"。我希望大家都能為自己想想、為父母想想、為社會想想,在樹欲靜而風不息之前,應該為正漸老去的父母,幹些甚麼實事。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說說心理急救:遇危急事故應如何面對?點樣正確提供情緒支援?講錯說話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