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5/2019
處理豬瘟 不盡人意
本港屠房首次發現有非洲豬瘟病毒,隨著賠償及銷毀結束,內地活豬再臨,相信市面鮮豬肉供應將可復常,而市民便可繼續BBQ?其實,今次事件正暴露了政府但求息事寧人的態度,而應對危機又欠妥善的不足,亟須檢討。
很多人只關注內地活豬再供港的日期,並要求上水屠房日內能恢復運作,便不再深究。正如本欄昨日指出,政府賠償方案有待商榷,而今次事件所衍生的鮮活禽畜處理問題,也必須正視。
政府今次花2,000萬元公帑賠償豬商是息事寧人。政府今次以「市價」賠償6,000隻被銷毀的豬,標準是︰內地豬欄每隻賠2,500至2,800元不等,而本地黑毛豬每隻則賠5,000元,每隻平均賠償價為3,000元。
這樣的賠償價是否合理,外行人實難判斷,但按常理「市價」應會比成本價高,今次政府有沒有據理力爭,建議成本價,爭取合理的賠償價,不得而知,但此例一開,日後所有新鮮禽畜、蔬果的商販是否都可根據今次情況,把商業營運的風險轉嫁予政府?今次「區區」6,000隻豬,那下次6萬隻,甚至60萬隻,又賠多少?難道每次有境外次劣食物或商品輸港,因涉及本地相關業界的利益,便都要由公帑照賠不誤?
實情是,今時本港事務已夠折騰,政府為免在眾多爭議之外再添矛盾,才願以2,000萬元「市價」賠予豬商,以為「划算」,其實只求息事寧人,慷納稅人之慨,而非長遠之策。因此,政府必須立即啟動檢討今次賠償的程序,同時要求豬商立即加入購豬條款,確保豬隻符合本港衞生及檢疫的標準,並協助他們向內地供應商追討賠償,供應不合格貨品,自然要由供應商賠償!還要追究內地部門疏忽檢疫的責任。
政府欠危機感,任由鮮肉供應影響擴大。內地爆發非洲豬瘟非始自今日,早於去年8月已出現,亦有立法會議員警告,並建議將上水屠房處理量分流,但政府當時只強調,鮮肉入口監控嚴謹。今時的確嚴謹了,但禁活豬輸入、屠房消毒卻令業界(如肉檔包括牛羊肉零售、鮮肉食肆等)生意大受困擾,市民生活也受影響。
最令人不解的是,政府任由荃灣屠房關閉幾天。有說是本地豬農坐地起價;有說是因成本關係,若屠房如常運作就會蝕本,但香港目前只有3家持牌屠房(第3間是長洲屠房)壟斷服務,荃灣屠房同時暫停運作,便只會雪上加霜。既然港屠房不多,未能有效分流,屠房就需要豬欄發揮分流及隔離的作用,只要規劃足夠的隔離空間,才可避免「屠房變疫區,驗1殺6,000」的情況重現。
轉載自: 晴報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