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7-04-20

【單車闖新路】繁忙都市以單車代步,真的不可行?

 

新加坡篇:懷舊x單車x工廠 咖啡店開業即收支平衡

 

64歲的Tommy不似一般年輕創業者擁有一股熱血向前衝,但都未有打算退休嘆世界,「60歲在現今社會仍很年輕。」

 

  在新加坡住宅區內的小街,有一間由舊工廠改建而成的單車主題餐廳Wheeler's Yard,藍色大閘外放了兩架自家品牌單車,客人要繞過旁邊的通道,才可進入餐廳及單車店,餐廳的陳設和單車設計都是近年大熱的懷舊風,但店內的職員或客人卻都是廿來歲的年輕人。

 

  在餐廳點一杯咖啡,旁邊放的不是曲奇,而是新加坡人和港人的童年回憶「肚臍餅」,「為了配合整個建築物的設計,所有東西都是懷舊,但只是營造出一種感覺,不可以太多,太多就變了古董。」64歲的餐廳老闆Tommy一頭白髮,但是他活力不減,家族生意瓣數多,地產、汽車貿易租賃、棕櫚油等全是大額生意,餐廳原址亦是家族物業,佔地數千呎,足以讓他收租歎世界,他偏偏不甘於此,進軍公認最辛苦的飲食業,「生命不是坐著不做事,而是要令自己不斷進步,接受挑戰,甚至幫助社會、幫助社區。」

 

「肚臍餅」對香港和新加坡人都充滿童年回憶,成本不高,卻為客人帶來小驚喜,這正是Tommy所說經營生意需要的獨特性之一。

 

獅城政府實行單車減廢

 

  餐廳現址是家族在八十年代中買下的,主要用作收租,直至有一日,Tommy認為要為這地方注入新的生命力,他花了超過100萬新加坡元,即超過550萬港元重新裝修,最初只想開一間咖啡店,走新加坡新興的生活品味路線,後來將咖啡店、單車、工廠三個元素結合,其中一個原因是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動單車代步,觸發了Tommy的生意神經,「全世界的政府都想減廢,唯一辦法是減少車輛。」新加坡政府的計劃是在2030年,將全新加坡連起來,即是以單車徑連接公園、行人路、組屋等,單車不再是運動工具,而是代步工具、生活品味,「以前單車是送貨用,除非你是送貨工人,否則不會買單車,但今時今日,有錢人才買單車,將4個轆(私家車)放在家中。」Tommy也少了駕車,平日會坐鐵路、巴士、踏單車或走路到餐廳,「公共交通很方便,香港更方便,香港人真是沒理由要駕私家車。」

 

Tommy的自家單車品牌與台灣廠商合作,設計配合整個品牌的懷舊風,最便宜每架近700新加坡元(約3,800港元),最貴要超過1,000新加坡元(約5,500港元)。

 

  新加坡政府常被批評是家長式管治,Tommy倒認為政府在推動減廢方面挺開放,例如容許電動單車行走,「未來可能有電動滑板車或更多新的代步工具,不可能因為一、兩宗意外而禁止,時代要發展是禁不來的。」他又說,政府開宗名義以單車推廣環保、健康,未必能改變人的習慣,但如果政府有心推廣並非沒有辦法,「或者一些新住屋計劃,規定要有單車徑,或者規定鐵路車廂的其中一卡用來放單車,其實沒有想像中難,而是政府想不想。」

 

創新諗頭包裝傳統行業

 

  一直做「四個轆」生意的Tommy從未想過自己會轉做「兩個轆」,但他深信這是未來事業,作為家族的第二代,他希望下一代、再下一代可從中學習,從經營不一樣的生意為家族建立品牌,「原來我們可以做不一樣的事。」家族生意早於60年前建立,雖然說不一樣,但Tommy認為飲食業始終是傳統行業,對營商經驗豐富的他而言,那一套營商方程式依然合用,「挑戰在於要用新方法經營,例如新媒體,但除了要更多創新概念、重新包裝,飲食業始終不離人和賣食物。」

 

  他更自信地笑言,整個項目「無得輸」,「我們有做生意的經驗,物業是自己的,不用交租,回本期可以攤長,做不好我可以租出去,甚至做老本行建住宅出售,所以我沒有不創新的理由,雖然有時要面對很麻煩的客人。」餐廳在4年前開業,名牌Burberry看中餐廳置於貨倉中,並帶有懷舊感,於是在該處辦活動,為餐廳打響名堂,加上樓底達兩層高的大型咖啡店,在新加坡極可能只此一家,雖然餐廳位於小區的小街,不是坐的士直達門前,便要在大街走幾條街,客觀因素卻迎合了新時代愛追捧「隱世」的好奇,開店以來一直大受歡迎,未試過收支不平衡。

 

餐廳由舊貨倉改建,正如適合近年流行的工業風裝修,自家品牌的懷舊外型單車正好成為陳設之一。

 

  回歸經營基本步,除了捉得住單車潮流外,Tommy認為成功的生意最重要夠獨特,「從概念、地點、食物等都要有個性,不要只跟隨別人,一定要有一些特點,讓客人覺得你與眾不同,縱使大家都是咖啡店。」 另一點是要親力親為,雖然Tommy是大老闆,但餐廳的設計概念,甚至買一張椅,他都參與其中,「飲食業更要自己落手落腳,除非你有錢買個連鎖品牌,但這樣沒有意思,而硬件更要非常小心,因為開業後出事,可能要停業處理,損失慘重,但菜單可以隨時變。」最後,他忠告有意創業的年輕人,沒有足夠資本不要創業,「更不應該向父母借錢,萬一輸了錢,他們怎辦?除非他們很有錢。」

 

  在新加坡住宅區內的小街,有一間由舊工廠改建而成的單車主題餐廳Wheeler's Yard,藍色大閘外放了兩架自家品牌單車,客人要繞過旁邊的通道,才可進入餐廳及單車店,餐廳的陳設和單車設計都是近年大熱的懷舊風,但店內的職員或客人卻都是廿來歲的年輕人。

 

  在餐廳點一杯咖啡,旁邊放的不是曲奇,而是新加坡人和港人的童年回憶「肚臍餅」,「為了配合整個建築物的設計,所有東西都是懷舊,但只是營造出一種感覺,不可以太多,太多就變了古董。」64歲的餐廳老闆Tommy一頭白髮,但是他活力不減,家族生意瓣數多,地產、汽車貿易租賃、棕櫚油等全是大額生意,餐廳原址亦是家族物業,佔地數千呎,足以讓他收租歎世界,他偏偏不甘於此,進軍公認最辛苦的飲食業,「生命不是坐著不做事,而是要令自己不斷進步,接受挑戰,甚至幫助社會、幫助社區。」

 

獅城政府實行單車減廢

 

  餐廳現址是家族在八十年代中買下的,主要用作收租,直至有一日,Tommy認為要為這地方注入新的生命力,他花了超過100萬新加坡元,即超過550萬港元重新裝修,最初只想開一間咖啡店,走新加坡新興的生活品味路線,後來將咖啡店、單車、工廠三個元素結合,其中一個原因是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動單車代步,觸發了Tommy的生意神經,「全世界的政府都想減廢,唯一辦法是減少車輛。」

 

  新加坡政府的計劃是在2030年,將全新加坡連起來,即是以單車徑連接公園、行人路、組屋等,單車不再是運動工具,而是代步工具、生活品味,「以前單車是送貨用,除非你是送貨工人,否則不會買單車,但今時今日,有錢人才買單車,將4個轆(私家車)放在家中。」Tommy也少了駕車,平日會坐鐵路、巴士、踏單車或走路到餐廳,「公共交通很方便,香港更方便,香港人真是沒理由要駕私家車。」

 

  新加坡政府常被批評是家長式管治,Tommy倒認為政府在推動減廢方面挺開放,例如容許電動單車行走,「未來可能有電動滑板車或更多新的代步工具,不可能因為一、兩宗意外而禁止,時代要發展是禁不來的。」他又說,政府開宗名義以單車推廣環保、健康,未必能改變人的習慣,但如果政府有心推廣並非沒有辦法,「或者一些新住屋計劃,規定要有單車徑,或者規定鐵路車廂的其中一卡用來放單車,其實沒有想像中難,而是政府想不想。」

 

創新諗頭包裝傳統行業

 

  一直做「四個轆」生意的Tommy從未想過自己會轉做「兩個轆」,但他深信這是未來事業,作為家族的第二代,他希望下一代、再下一代可從中學習,從經營不一樣的生意為家族建立品牌,「原來我們可以做不一樣的事。」家族生意早於60年前建立,雖然說不一樣,但Tommy認為飲食業始終是傳統行業,對營商經驗豐富的他而言,那一套營商方程式依然合用,「挑戰在於要用新方法經營,例如新媒體,但除了要更多創新概念、重新包裝,飲食業始終不離人和賣食物。」

 

  他更自信地笑言,整個項目「無得輸」,「我們有做生意的經驗,物業是自己的,不用交租,回本期可以攤長,做不好我可以租出去,甚至做老本行建住宅出售,所以我沒有不創新的理由,雖然有時要面對很麻煩的客人。」餐廳在4年前開業,名牌Burberry看中餐廳置於貨倉中,並帶有懷舊感,於是在該處辦活動,為餐廳打響名堂,加上樓底達兩層高的大型咖啡店,在新加坡極可能只此一家,雖然餐廳位於小區的小街,不是坐的士直達門前,便要在大街走幾條街,客觀因素卻迎合了新時代愛追捧「隱世」的好奇,開店以來一直大受歡迎,未試過收支不平衡。

 

  回歸經營基本步,除了捉得住單車潮流外,Tommy認為成功的生意最重要夠獨特,「從概念、地點、食物等都要有個性,不要只跟隨別人,一定要有一些特點,讓客人覺得你與眾不同,縱使大家都是咖啡店。」 另一點是要親力親為,雖然Tommy是大老闆,但餐廳的設計概念,甚至買一張椅,他都參與其中,「飲食業更要自己落手落腳,除非你有錢買個連鎖品牌,但這樣沒有意思,而硬件更要非常小心,因為開業後出事,可能要停業處理,損失慘重,但菜單可以隨時變。」最後,他忠告有意創業的年輕人,沒有足夠資本不要創業,「更不應該向父母借錢,萬一輸了錢,他們怎辦?除非他們很有錢。」

  

政府建環繞新加坡單車徑

 

在新加坡東海岸公園有3間租單車公司,假日租車和踏單車的人都不多,非常舒適。

  

  新加坡有6段單車徑,每一段有多條單車徑連接而成,合共是78條,目的是連接境內的公園、歷史及文化景點等,稱為「Park Connector Network」,早於九十年代陸續誕生,但當地政府仍覺得不足夠,在2011年咨詢公眾後,翌年推出Round Island Route(RIR,環島路線),將全國的單車徑連接起來,全長150公里,目標是在2020年將新加坡連起來。分成3段的「單車走廊」,位於東部的首段經已完成,單車徑闊度由4米擴闊至6米,沿途設有洗手間、觀景台、椅子、自助維修單車點等設備,記者到過鄰近樟宜機場的東海岸公園單車徑,可踏單車至濱海灣(Marina Bay),來回約需3個多小時,公園內有單車出租,但收費不便宜,每小時要8新加坡元(約44港元),而且要在原點還車,只有當地居民以居住地址登記後,才可以在不同地點還車。

 

海外單車政策

 

荷蘭-全球單車王國

 

  荷蘭早有單車王國之稱,以單車作為交通工具有30多年,汽車道和行人路之間會劃分出單車路。該國國民約1,700萬人,但單車數目卻多達1,900萬輛(2013年數字),在大城市如阿姆斯特丹,租用單車的地方到處可見,全日只需數十港元。荷蘭政府在九十年代開始單車藍圖,要求各城市實行單車共融政策,當中要求在主要交通點設置有管理的單車停車場、在巴士車頭或車尾裝設單車車架等。

 

台灣-下一個荷蘭

 

  聽過不少人到台灣環島遊,但去到多貨車、旅遊巴的公路,安全仍是一大問題。當地也有不少討論,探討台灣成為下一個荷蘭的可行性,雖然以單車代步的人不少,但現時只有台北、高雄大城市的租賃單車較有規模,如台北的「You-bike」和高雄的「C-bike」,市民和遊客用儲值卡自助租車、還車,路上有單車專道,捷運也設有單車車廂,方便單車人士。

 

美國-成紐約正式交通工具

 

  在美國不同城市各有其單車政策,以三藩市為例,相關政策早於七十年代推行,以單車作為上下班交通工具的人數,數十萬計算,內地共享單車公司小鳴單車曾以三藩市為試點,但隨處取車、停車的概念,最近則未獲得當地法例通過。而繁忙城市如紐約、芝加哥,近年大量開設單車路,同時增單車專用交通標誌等,令單車成為正式的交通工具。

 

Source: 《iMONEY智富雜誌》

【你點睇】立會議員為趕赴酒會合照,在財會上快速通過87億撥款► 立即投票

更多行政人員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單車 #共享經濟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