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近觀》央企總部加速搬離北京
央企總部集中在北京的情況正開始改變。今年以來,有的央企總部開始搬離北京,有新組建的央企在總部選址的時候,直接不選北京。
北京二環三環央企總部林立,堵車等大城市病嚴重(黃燕明攝)
自從幾年前北京開始疏解非首都功能以來,做了不少動作,外遷了不少產業和人口,「央企總部搬離北京」一直卻都只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直到今年才開始正式「來真的」,明年央企總部撤離北京將陸續有來。
在12月18日召開的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國資委主任郝鵬部署明年八項工作,其中之一就包括:要進一步深化央地合作,落實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要求,助力雄安新區建設。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叢亮日前表示,目前雄安新區已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規模建設同步推進的發展階段。從今年起,部分在京部委所屬高校、醫院和央企總部已啟動分期分批向雄安新區疏解。目前央企在雄安新區設立子公司、分公司及各類分支機構已超100家。
年內「離京」央企達7家
今年至少已有7家央企決定將總部搬遷至京外或在北京以外的地方落戶。有駐京「老」央企在搬離,也有央企選擇在北京以外的地方落戶。中國長江三峽集團的總部正式由北京搬遷至武漢;8月,中國華能集團等企業也明確提出,將把總部搬遷出北京,搬到雄安新區。
4月重組成立的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是首家注冊落戶雄安新區的中央企業,5月重組成立的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也把總部放在了雄安新區。
9月25日,重組成立的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總部選擇落戶上海。今年選擇上海作為總部的央企並不企這一家,中國船舶集團總部在12月15日搬遷至上海。
12月,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總部南遷落戶深圳。目前,其他央企改革重組也正進入加速通道。中國物流集團、中國稀土集團都已納入籌建日程,其總部落地計劃值得關注。
「京外」央企已超20家
央企總部選址並非易事。既要結合自身發展所需,貼近市場前沿,更要拉動區域經濟發展。根據國資委「央企名錄」,中國現有央企96家。從地理分布來看,上海5家,東北5家,廣東4家,港澳4家,武漢3家,河北雄安2家,成都1家,其餘均在北京。
上海是除北京外央企總部最多的城市,共有5家,分別是東方航空集團、中遠海運集團、中國商飛集團、寶武鋼鐵集團及剛剛組建的中國電氣裝備集團。
東北作為重要工業基地,也有5家央企總部落戶,分別是總部位於長春的中國第一汽車集團、位於齊齊哈爾的一重集團、位於哈爾濱的哈爾濱電氣集團、位於鞍山市的鞍山鋼鐵集團及位於大連的華錄集團。
廣東省的央企總部均設在廣州和深圳。其中南方航空集團和南方電網公司落戶廣州,華僑城集團和中國廣核集團落戶深圳,隨著中國電子年內完成搬遷,深圳央企將達到3家。香港有三家央企總部落戶,分別是招商局集團、華潤集團和港中旅集團。澳門則有一家央企總部--中國南光集團。
與「四大中心」定位不相符的或都要搬離北京
央企總部集中在首都北京是計劃經濟時期的歷史遺留問題。過多的核心資源集中不完全是一件好事。過多的企業和人口,加重了北京的城市壓力,大城市病如交通擁擠、空氣污染嚴重等問題困擾北京多年。長安街兩側、二環與三環之間的央企總部數量不少,更不用說還有很多的政府機關機構和研究院等等。
北京二環內西側的央企總部就包括了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大唐集團四家央企,中石油、中海油、國家電網、國家電力、中糧集團、中國融通、國投等總部亦均在二環內。中國建材集團、五礦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保利集團、中國神華、中石化、中航工業集團等央企總部則位於三環內,二環是北京堵車最嚴重的地方之一。
在新版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第一條就重點闡述了北京的未來戰略定位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等四大中心。為了治療北京的「城市病」,部分央企總部遷出,才能更好地發揮北京作為中國首都的作用。從北京最新的戰略地位可以看出,北京以後著重發展政治、文化、國際外交、科技創新這幾個方向,凡是與這幾個定位不太相符的,基本要搬離北京。
離開北京的央企要在何處落腳?央企總部搬遷地址除了結合自身發展所需,聚焦主業,靠近產業前沿,還要肩負著「提振區域經濟」的重任。如果有央企搬遷到某個城市,對城市的影響可說翻天覆地。央企都是年營收入動輒上千億的巨無霸,而全國只有23個城市GDP超過1萬億。央企帶來的資源以及就業機會,對城市的提升更是不可估量。央企搬離北京,也是為實現「共同富裕」貢獻力量。短期內,對北京或會造成經濟損失,可從長遠來看,卻是利大於弊,趁這個機會調整轉型,推進北京未來的高質量發展。
撰文:經濟通通訊社駐京記者黃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