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救市#今日焦點股
2014-03-19

闊別廿年(三): 太古擁抱中資 回歸安然過渡

  繼續英資廿年轉變系列。英資財團當中,太古與怡和齊名,面對香港回歸,為保業務,太古與怡和的取態恰恰相反,決定主動引入中資,更將旗下國泰航空(00293)上市,部署本地化,以保航運優勢。

 

 

太古將魚涌工廈發展成為「太古坊」,成為港島東商業區的中心 (Henry攝)

 

 

作風穩健 製糖起家

  自五十年代起,太古便以香港為基地,以香港太古為控股公司和總指揮部,它將經營的業務,迅速從航運拓展到航空,地產以及其他領域。太古的經營作風,素以沉雄穩健著稱,典業務多元化及資產龐大,成為與怡和洋行並駕齊驅的英資大行。

  隨著會德豐(00020)被船王包玉剛奪取,和記黃埔(00013)成為李嘉誠旗下企業,怡和退出香港股市,並將主營業務撤離香港之後,在香港的純英資企業已經不多。而太古更是現時在本港碩果僅存設有AB股(太古A(00019)、太古B(00087))的上市公司。

  說起太古不得不提-糖業。太古早年以製糖「掘金」,太古糖業一度壟斷中國市場,稱霸遠東,更在製糖業務方面將怡和打到落花流水。而蓬勃的糖業更為太古的航運貿易帶來源源不絕的生意及資金流。而太古亦大力發展航運生意,如在香港創立太古船塢,包攬維修及造船生意。

 

戰後進軍航空業

  二戰後,航空業方興未艾,太古決定進軍航空業,收購國泰航空,打造其「航空王國」。政治上,航權是極具戰略意義,因此國泰航空日後更成為太古面對華資堀起的一個策略性「籌碼」,見證97前後,中資與英資的角力。

  英資背景的國泰航空獲當時港府政策支持,享香港的航空專利權,業務發展一日千里。太古亦拓展一系列與航空業相關服務,如創辦了「太平洋飛機維修公司」、與怡和飛機維修公司合併,組成香港飛機工程(00044),後來港機成為太古附屬公司。時至今日仍然包攬國泰及大部分本港航空公司的飛機維修、保養、翻新、改裝以及各種支援服務。

  七十年代中,香港的航空貨運業開始起步發展,太古與怡和、和黃、九龍倉(00004)合資創辦香港空運貨站有限公司(Hactl),太古佔30%股權,更與香港政府達成專利協議,開始提供空運服務。更先後創辦了太古航空食品供應公司、國泰航空飲食服務(香港)、香港機場服務有限公司及航空護衛服務公司。機場的地勤服務、機場保安以及機艙膳食等等,就由太古旗下企業包辦。

 

太古決定「擁抱」中資,安然於回歸後保住航權 (資料圖片) 

 

 

過渡時期現暗湧 擁抱中資保航權

  而本來由太古獨大的航空業,進入回歸過渡時期即發生變化,1985年由中資主導的港龍航空公司宣告成立。港龍航空由曹光彪、李嘉誠、包玉剛、霍英東、安子介、馮秉芬等31位港澳著名華商以及中國銀行、華潤公司等中資機構出資創立,陣容鼎盛。但由於政府政策傾斜,港龍只可經營一些蝕本航線。

  其實國泰面對港龍航空的崛起,太古如刺在背,深明1997年回歸之後政策將不會再向其傾斜。為保國泰在1997年後繼續穩保航權不失,太古將國泰航空在香港上市,以加強其本地公司的色彩。

  在發售的國泰股權中,李嘉誠旗下的長實(00001)、和黃,以及利氏家族的希慎各獲配售2.5%股權。國泰航空上市,形成空前的認股熱潮,申請國泰新股的市民在中環匯豐銀行總行門外大排長龍,最終獲56倍的超額認購,凍結銀行資金高達510億港元。

  為買政治保險,太古決定「擁抱」中資。上市將背景「本地化」了,並不等於國泰可繼續穩坐航空界「一哥」之位、太古的航空王國不倒。太古決定邀請香港中信加盟。香港中信母公司中信集團屬國務院的部級公司,其時由榮毅仁出任董事長。直通北京國務院的背景,顯然是太古集團考慮的重要因素。

  1987年2月,太古、匯豐、國泰以23億港元價格向香港中信出售12.5%國泰航空股權。香港中信成為國泰航空第三大股東,榮智健及香港中信另一位高層管理人員加入國泰董事局。太古邀得香港中信加盟,成功買「保險」。1990年,香港中信易名中信泰富,國泰航空和太古集團從曹光彪手上收購了港龍航空的35%,而中信泰富則收購了38%。

  愈近回歸,暗湧愈多。中國航空公司(香港)(簡稱香港中航)來港挑戰。1995年香港中航向港府申請航空營運牌照,時任太古主席薩秉達公開反對,指香港中航的母公司是大陸的航空公司,不符合中英聯合聲明的要求。

  身為「國家隊」的一員,中信泰富即時配售國泰,更出言力挺中航,令太古心知不妙,1996年太古管理層飛往北京與中國政府會談,商討國泰過度97的安排。最後,太古棄車保帥,連同國泰及中信泰富,將35%港龍股權低價賣予中航,令中航成為港龍單一大股東,得以「落地」。同時太古又發行國泰新股予中信泰富,令中信泰富於國泰影響力大增。國泰順利過渡97,但英資成分已經溝淡。

  中航「落地」後,中資於港龍的部署告一段落,開始出售港龍之股權。2006年,為了吞併港龍,太古不惜「割讓」國泰。讓國家航空公司國航及旗下中航興業合共持股17.5%,連同中信泰富持有17.5%,兩間中資企業合共持有國泰三成半股權,以換取國泰在港龍的權益。交易後,太古在國泰持股量微降至40%,中英雙方在國泰的影響力大致相同。而國泰亦同時增持國航,雙方構成互控關係。此後國泰負責國航在港澳台的客運銷售,國航在內地為國泰售票。整個部署反映中英雙方都在買「政治保險」。

 

船塢遷出作物業發展 打造港島東商住社區

  其實中英資的角力主要在航空業之上,正如上述「戰役」。除了航空業外,太古集團亦創辦太古地產(01972),早年於關閉太古糖廠及船塢後發展地產項目(現時的太古城);又陸續發展魚涌工廈成為「太古坊」,成為港島東商業區的中心。目前,太古城仍然是港島皇牌屋苑。在怡和遷冊之時,太古決定在香港擴大投資,又買下金鐘兵房地段,打造成太古廣場。

  太古主動「擁抱」中資,令它走上和怡和截然不同的道路,在地產之上「賺到笑」,股價在回歸之後依然堅挺,即使香港主事人已變,太古作為老牌英資亦可安然發展,愈做愈大。

 

撰文: 王錦霞

#闊別廿年#太古

相關資料 - 

闊別廿年

異動股

02276

康耐特光學

14.480

異動股

02823

安碩A50

13.610

異動股

06128

烯石電車新材料

0.049

備註︰

報價延遲最少15分鐘,資料更新時間為 22/11/2024 17:59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生財有道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