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熱話#港聞#中國#國際動態#政情#專欄#財金點評#開市Good Morning#專訪#滬港通#收息攻略#外匯#加密貨幣#比特幣現貨ETF
2019-09-19

【上天下海】港商看準無人機新錢途

80後專攻農業無人機 年賣1萬架營收8.9億

 

  距離廣州巿約一小時車程的增城棠村,小村和農田構成典型的中國農村景色,今日這片農村多了一道風景,無人機在農田上來回飛。部分農民定期聘請公司用無人機噴灑農藥,俗稱「打藥」。負責操控無人機的「飛手」在田邊,看著手機,監察無人機的飛行情況。田裏最清閒的,是戴著草帽的農民梁大叔,跟村民在閒扯。

 

  梁大叔指年青力壯時「打藥」當然自己做,年紀大了,不得不僱人來幫手,「人工一日要200元(人民幣.下同),一日8小時,只係打7畝地。(編者按:一畝地約7,203平方呎,7畝約5萬平方呎)」但有錢也不一定有人來做,畢竟「打藥」是辛苦工,夏天會中暑,多噴會中毒,「後生仔」不願做,僱來的都是上年紀的,手腳自然慢。若請不到人,要大叔再「親自出馬」,他反應奇大:「我都六十幾歲,如果不用這個(無人機),我不會再耕田!」

 

  過去幾十年,年輕人寧願去工廠、餐廳打工,不願耕田,令中國農村勞動力老化,而農業無人機利用科技,舒緩勞動力老化問題。內地極飛(XAG)屬最早一批加入做農業無人機的公司,其聯合創辦人及副總裁龔檟欽在廣州總部接受本刊專訪時表示,公司於2007年成立,生產各類型無人機,至2014年轉型專攻農業無人機。

 

  龔檟欽在2013年加入極飛的。這位「80後」來自杭州,留學澳洲,畢業後在當地成立電影公司拍片,因要航拍,買下極飛生產的航拍機。極飛由同是內地「80後」的彭賦創立,龔檟欽一次去廣州極飛提意見,二人對無人機充滿熱情,龔並於2014年返回中國加入極飛,成為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之一。

 

便利農民 殺出新路 

 

  極飛的創辦人因一次新疆棉花田考察,啟發無人機在農業應用的巿場大有空間。龔檟欽又指,中國消費升級亦帶來的農業商機,消費者要求更高質、更安全的食材,他指:「現在的消費者,卻願意付更多的錢,去買更安全的農產品時,農民就會想,有沒有更好的工具,做到這件事情。」轉型令極飛在競爭劇烈的無人機巿場中,尤其港人熟悉的大彊(DJI)佔全球航拍機巿場七成的大局下,殺出新路。

 

  轉身成為農業科技公司後。龔檟欽指公司成立學院培訓「飛手」,組成團隊提供服務,但這種「一條龍」模式的投入成本太高,要找新方向,最後是把無人機升級,「我們發現如果全部自動化,用上人工智能操作,不需要搖控器的時候,可以讓農民、還有開拖拉機、賣農具的都用得到。」

 

  將整個操作自動化及智能化,其中收集農田數據並化作高清地圖,有智能手機就能用,農業無人機變得易學易用,但要農民花數萬元買機始終「離地」。龔檟欽他們想到把無人機賣給第三方,「我們不用賣機給農民,或者派團隊去服務,我們的無人機賣給第三方,由第三方如農藥店、合作社等,由他們把機租出去,將充電寶插進去,農民就可拿去用。」他更指無人機可成為農藥店常規配置,供農民租用,即使是財力有限、耕地面積小的農戶,也可以用上這種新科技。

 

  有農藥公司則索性多開一門生意,賣農藥兼提供無人機「打藥」服務。記者在增城採訪農業無人機期間,就遇到「80後」小劉,他受聘於農藥批發公司,全公司有30人,近年公司選了7名年輕同事組成「飛手」隊,負責帶著無人機到處「打藥」,客戶都是耕地面積較廣的農戶。

 

農業無人機潛力龐大

 

  對農戶來說,用無人機「打藥」最吸引之處,是成本大降。農藥公司提供的無人機「打藥」服務,現時收費計算,每畝地15元,農藥費另計。龔檟欽表示,人手「打藥」每畝地要10元,在廣東甚至每畝要20元,但用無人機「打藥」每畝只需4至5元,比人手便宜一半;他又指,由於無人機更精準灑藥,農藥使用量比人手因而減少30%。而無人機「打藥」的效率更非人手可比,每畝地約需一分鐘,若以人手為一幅7畝農田「打藥」,需一天時間,用無人機包括10數分鐘的準備時間,不用半小時。

 

  農業無人機更為農村的年輕人帶來新就業機會。過去農村後生仔女湧到城巿讀書和工作,從此在城巿落地生根,回頭返鄉只能耕田,被視為失敗者,因此年輕一輩寧願在城巿掙扎,也不返回農村。龔檟欽指年輕人帶著新科技返回農村,並利用新科技賺錢,就變成一件「酷」事,操控農業無人機的「飛手」成為農村年輕人的新興職業,「過去幾年有將近2萬多年輕人,在我們學院畢業,返回家鄉做『飛手』。」

 

  農業無人機成為農村「潮物」。龔檟欽指,公司的無人機還可作為農田的診斷儀器,快速拍攝照片,收集數據,例如那裹蟲子特別多,讓「飛手」得出一份農田的病歷。「飛手」不再只是操控無人機,更升格為農田醫生。「過去農民耕田靠經驗,但每個農民有自己的經驗,這些分散的經驗變成我們數據。」他舉例,陝西有地區的粟米田,每年都爆發粘蟲,把農作物吃光,農民損失慘重。根據公司數據,發現過去7年,家家農戶都用同一種農藥殺蟲,估計粘蟲已有抗體,提出改用另一種農藥,去年該區再沒有爆發粘蟲。

 

  據中國官方數字,內地只有5%的農地用無人機,相比美國及日本5成的比率,意味中國農業無人機巿場潛力龐大。

 

  龔檟欽表示,在農忙季節,每天有2萬部極飛的農業無人機在農田上空穿梭。該公司去年無人機銷售量為1萬部,其中約9成是國內銷售,營收達8億元人民幣(約8.9億港元)。今年年初公司亦完成C輪融資,投資方有來自香港的投資者,融資額則不便披露。

 

  極飛在2017年開拓日本市場,並在當地設公司,龔檟欽指是因為日本農村老化,早已積極發展農業自動化,而當地對有關農業機器要求極高,對公司而言,要走向國際化,踏入日本市場無疑是鍛練。他估計未來3到5年,東南亞、非洲等市場將快速發展,而這些國家跟中國的農業發展相似,大部分為小農,也會漸漸對提升效率及降低成本的無人機有需求。

 

無人機市場 競爭激烈

 

  香港人認識無人機始自科大內地生汪滔創立大疆(DJI),其無人機屬消費級航拍機,早已佔全球七成。不過隨著消費級航拍機巿場漸飽和,加上中央自2014年推農業無人機購買補貼政策,令無人機戰場由消費級轉向行業用機。內地農業部2016年的資料顯示,國內農業無人機生產商有200間,另有資料指內地2/3的無人機商生產農業無人機(內地又稱為植保無人機),尤其極飛和大彊被視為巿場兩大競爭對手,競爭激烈。各公司的無人機除了功能上互鬥,近年更出現價格戰,令農業無人機由當初5萬至6萬元一架,降至3萬元也有交易。

 

沒有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生財有道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