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2025
香港藝術館展覽《古文青生涯規劃》:看古人於職場上的上位求存與歸隱之間的墨跡心跡
一項藝術形式能夠流頌千百年,必有可取之處。水墨畫作為中國繪畫的代表,亦即狹義的「國畫」,能夠相繼傳到東亞和其他地區,想想實非易事。雖然距十載八載前一度熙熙攘攘,人人甚至爭相創作談論當代水墨,然後又彷彿沉靜下來,都不緊要,那只是巿場運作,而每次踏進香港藝術館專為展示名書畫鑑藏家劉作籌先生(1911 - 1993)所捐贈一批珍藏的虛白齋,像最近第一期的《古文青生涯規劃》展覽,總會看出新趣味。
五年前,修緝經年重開的HKMoA,採光感更佳,設計語言更流利,每趟走遍一個個蠻有新佈展點子的展館,再回來虛白齋,不免一怔,大部分仍是那個老調兒,但最近兩三年,似乎又多了設計感,文介也「貼地」生動了不少,導入觀賞的興趣大增,策展人應記一功。
「古文青」說的是古代文人,他們往往遊移於仕途與遁隱之間,或受命朝廷,或歸居山林,或享出世之名,或行入世之實,各自邁向不同的藝術追求。展覽中的畫作則選自虛白齋藏品,並從「生涯規劃」的角度出發,闡釋仕隱文人的「志向」、宮廷畫師的「上位之路」、儒佛名士的「三觀」,輔以其人生軌跡和個人際遇,還有透紙而出的墨跡「風格」,從中可探究例如貳臣與遺民群體於改朝換代間,他們的抉擇和歷史處境,這些問題當年如何影響他們的藝和術,更有點借古鑑今的意味。
乾隆的小器簿《貳臣傳》好看,在於看他如何秋後算賬;但其實,乾隆期間,君臣詩文相和,盛極一時,詞臣每以藝事得蒙聖眷,禮遇有加,因而出了一批頂流文化菁英,只是當中不知幾許阿諛奉承,故此更讓我神往的,是明末清初遺民中一批寓坎坷命途於書畫創作,參禪悟機,雲遊山川,匿名隱姓、翩然獨立的畫僧群體,包括「清初四僧」,即弘仁(1610-1664)、髡殘(1612-1673)、朱耷(1626-1705)及石濤(1642-1707),其中朱耷有「八大山人」之號,以孤禽游魚冷眼觀世,個性鮮明,用筆線條俐落,寫殘山剩水,引不少後來者仿效,姑且笑之,或因「真遁」與「假隱」之間,潛藏太多沽名釣譽的虛妄。
所謂刺青也有好人,文青亦有壞人,不一而足。幸有水墨畫家朋友隨行,循循善誘,看畫多看線條,別盲追名氣甚至拍賣價值,省卻不少眼力,只挑有意思的看,賞心樂事還看趙左(約1570-1633後)一幅《秋江漁隱圖》(1615),在留白處看浩瀚與飄渺。
古文青生涯規劃──虛白齋藏中國書畫選(第一期)
日期:即日至2025.03.05
地點:香港藝術館2樓 虛白齋藏中國書畫館
【你點睇】卓林普經優才計劃成為香港居民,桌總冀當局放寬16歲以下青少年進入桌球室限制助年輕人接觸桌球,你是否認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