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06/12/2017

取代人腦?第二次機器時代

  現代人的生活,與一兩個世紀前比較,眾所周知是科技帶來的重大改變。科技改變了人類的工作、經濟、社會與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類文明之所以突飛猛進,背後的驅動力是科技發展。

 

  近200多年來,最重要的科技,是十八世紀下半葉經過瓦特(James Watt)和他的同行開發、改善的蒸汽機。蒸汽機是工業革命的開端,人類和動物因此得以克服先天體能的限制,工廠和量產,鐵路和大眾運輸工具,一一應運而生。工業革命帶動了人類進入第一次機器時代:有史以來,科技創新首度成為推動人類進步的主要驅動力,人類世界經歷了前所未見、影響深遠的重大轉型。相形之下,過去人類史上的種種戲劇性發展,都顯得可笑。

 

  如今,我們來到第二次機器時代,電腦和其他數碼科技的進步對人類心智能力的衝擊,正如蒸汽機和後來的各種機器對人類肌肉力量的衝擊一樣,意義深遠。在前後兩次機器時代,人類都因此得以超越以往限制,跨進新的疆界。究竟未來會出現甚麼樣的轉變,目前還是未知數,但無論新機器時代是否會像瓦特的蒸汽機般,為人類發展帶來戲劇性轉折,這都是非常重要的趨勢。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兩位著名的商學院和管理學院教授艾瑞克‧布林優夫森(Erik Brynjolfsson)和安德魯‧麥克費(Andrew McAfee),2014年出版了一本書《第二次機器時代:智慧科技如何改變人類的工作、經濟與未來?》(The Second Machine Age:Work,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in a Time of Brilliant Technology)。這本書解釋第二次機器時代如何演變,以及為何如此重要。

 

  布林優夫森教授和麥克費教授表示,就人類的進步與發展而言,當我們想要掌控實體環境和知識環境,來執行工作,獲致成果時,智能和體能至少同等重要。因此,若人類以空前的速度大幅提升智能,應該和過去的體能激增一樣,都代表著人類科技文明的大躍升。

 

  當許多過去只存在於科幻電影裏的情節,如今一幕幕走進我們的真實世界,我們除了讚嘆科技帶來的驚奇,也難免心生人腦被機器替代的恐懼。

 

  關於智慧科技,《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馬丁‧沃夫(Martin Wolf)認為,除非我們瞭解其中的風險,否則人類將會付出慘重的代價。智慧科技蘊含下一波經濟榮景的豐沛動能,但也暗藏貧富不均的潛在因素。不管是經濟、基礎建設、生物、社會等各層面,我們勢必遭遇種種挑戰。而不管是個人、企業和政府,都有必須面對的課題。

 

  身處第二次機器時代的我們,擁有更多改變世界的機會,但也應更深入思考,我們究竟想要甚麼?人類真正的價值是甚麼?唯有審慎選擇,才有樂觀的可能。

 

  工業革命揭開第一次機器時代的序幕,機器取代人力,衝擊工廠的藍領勞工;智慧科技引領第二次機器時代的開展,機器取代人腦,辦公室的白領工作是否即將不保?在下一波智慧科技榮景裏,與其擔心機器人搶走你的飯碗,不如思考如何分到最大的一塊餅。

 

  未來,最懂得與機器合作的人才會贏!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第二次機器時代:智慧科技如何改變人類的工作、經濟與未來?》

作者:艾瑞克‧布林優夫森 以及 安德魯‧麥克費

由   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李怡 #Reading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