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8/2020
《讀書無禁區》:1979年在中國引起爭論的文章,36年後仍激人深思
一年一度的書展,因疫情而延期。我希望大家不要只是書展期間才找書來看,而可以將閱讀作為生活中的一種常態。
人類有異與其他動物的地方是因為我們有思想,會思考,而思考的工具就是語言。人類是因為有語言才會思考的。人生不滿百,有一百歲已經是人瑞了,一百年的人生,思想過許多事情,但都不會留下來。但在人類歷史的悠長歲月中,一些對後世有永久參考價值的思想、發明、發現,這部分以文字記載下來,就推動了人類的文明。書籍推動文明,記錄人類智慧,包括各種各樣的思想,哪怕是奇怪的、無聊的、粗鄙的,能夠留下來就有存在價值。
我想起了北京的一本雜誌《讀書》,特別想起這本雜誌於1979年4月創刊號的一篇文章《讀書無禁區》。當時文革過去不久,這篇文章在沉悶多年的知識界中,一石激起千層浪,激蕩出思想解放、開放閱讀的呐喊。
《讀書》創刊號印了5萬冊,幾天內就賣完了,馬上加印5萬冊也銷光。其後擔任《讀書》主編的沈昌文當時還賦閒在人民出版社資料室,讀到這篇文章他不禁嚇了一跳,對《讀書》的編輯范用說,「這篇文章太大膽,肯定要惹麻煩了。」果然,這篇文章在中國引起的爭論,兩年都沒有止息。即使36年後,在《讀書》微信號上網之際,「騰訊文化」網還特地發表文章《讀書無禁區——重溫《讀書》創刊號》以為紀念,表示「重推這篇筆力遒勁、充滿自信之作,雖是舊文,卻仍激人深思。」
我記得讀到這篇文章時,雖在香港,也能感受到它在中國的意義。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該節目逢周一至周五播出,並存載於港台網站 (rthk.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