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0/2018
故事不動聽,如何賣大價錢?
「走進景德鎮樊家井仿古一條街,觸目所見的都是中、低檔次的仿古瓷,以成百上千,乃至上萬的價格,流向全世界各地的古玩市場。它們到了古玩市場之後,經過店主各種各樣故事的渲染,就能搖身一變,成為奇貨可居的古董,可以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價格出售。」
說的沒錯,現今世代的古董商、拍賣行,無論是賣真貨還是假貨的,很多時不是以專業知識、專業操守、貨品質素取勝,而是以故事說得動聽完勝。
這麽多年來我做生意從來不多說話。我一直堅持一個信念,就是真東西、好東西自己會說話,賣者毋須多言。最近幾年,我一直堅持的這個信念開始動搖,原因是現在部份收藏家喜歡聽故事,拍賣行、行家講故事講得愈動聽,拍品、貨品愈能賣得大價錢。
我當然是講故事的能手,否則也不可能講故事講了五年多也不曾「被自動停筆」,對不對?但將一件普普通通的古董、仿品說成「此物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的絕世珍品、真品,拍賣行、騙子、藝術媒體做得出,我這個高級收買佬卻沒有這種本事。
為一件拍品講故事這種風氣的始作俑者當然是拍賣行業,「後起之秀」是藝術媒體。把假的說成真其實不是甚麽本事,把普品說成珍品而又可以大價錢拍出才顯出真本事。
自從樂從堂的「汝窰洗」以2.94億港元拍出之後,一時之間各大拍賣行的專家爭先恐後走遍全世界,目的當然是發掘未為人知的汝窰器!
康蕊君Regina Krahl於《現存傳世汝官窰器名錄》論述傳世汝窰器,有人奉為圭阜,當然亦有人嗤之以鼻。
香港佳士得11月的秋拍將會拍賣一隻「北宋汝窯天青釉茶盞」。此盞雖然已看不見金蟮,重新修補,但應與康蕊君在上述「名錄」裡列為「或能入册之器」編號91之「盃」為同一器物。
康蕊君認為「北宋汝窯天青釉茶盞」未確認是傳世品;香港佳士得卻認為它是傳承有序的日本舊藏北宋汝窯器。
兩岸故宮和其他世界各地的一級博物館館藏北宋汝窯器,盤、圓洗最常見,水仙盆亦有六件。佳士得的這件茶盞,87件傳世汝官窰器中並沒有類似器物,也沒有差不多10.2公分口徑的茶盞,只有兩隻大碗,分別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倫敦大維德基金會,口徑分別是17.1公分和16.9公分。
無獨有偶,兩隻大碗都是用五支釘頂燒,佳士得的茶盞卻非支釘頂燒,令人覺得有點奇怪。
另一點是茶盞近圈足處的釉出現枯化、剝落現象,這不見於厚釉的汝窯器,卻常見於釉比較薄的北方青瓷、耀州窰器、越窰器。
至於器型方面,康蕊君承認的87件傳世汝官窰器中卻沒有小碗、茶盞,相似的器型卻見於官窰器、耀州窰器、北方青瓷器、龍泉窰器、鈞窰器。茶盞的胎是淺灰胎,是汝窰、官窰、北方青瓷、越窰、龍泉常用的瓷胎;釉的開片形狀也與87件傳世汝官窰器的開片形狀不盡相同。
天青色的釉色不只出現於汝窰器上,宋官窰器和北方青瓷也有差不多釉色的傳世品。
究竟「北宋汝窯天青釉茶盞」是汝窰器,還是宋官窰器、北方青瓷器,以我有限的古代陶瓷知識來說,我認為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就算各方承認「北宋汝窯天青釉茶盞」是汝窰器,它也只不過是一件殘器。香港佳士得只列出傳承,沒有講出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太高的估值,將會顯得有點不切實際。
一直以來,汝窰器的拍賣一直由兩大壟斷,其餘的拍賣行只能拍賣疑似汝窰器或假汝窰器。兩大說某一件器物是汝窰器,平民百姓只可以做花生友,不可以置喙。我是一級平民百姓、高級收買佬,對「北宋汝窯天青釉茶盞」點評幾句,應該不會惹上官非、傾家盪產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