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10/09/2019

面對真假參半的「貨」,該如何出價?

  最近一位朋友傳來十張八張青銅器的圖片,令我眼前一亮,其中有真有假;真的器型少見,是古代青銅重器,假的不外乎是鼎、罍之類,屬於高仿品。

 

  我急不及待問價,朋友說貨主是一個貪官,會盡快回覆我。兩天後,朋友傳給我一張價目表,詳細列出貨物的時代、尺寸、狀況和價錢,我仔細將價目表對照過器物之後,不禁啞然失笑。

 

生坑羊型尊

 

  朋友說貨主是一個貪官,我完全不相信,我相信的是貨主是一個行家,因為真的開價比市價貴一倍,假的卻又比市價便宜一半。

 

  這種銷售手法,二十多年來我見過不下數十次,所以見怪不怪。對付這種不老實的奸商,我的策略是不為每一件貨出價,而是為一籃子貨出一個總價。這種策略有時湊效,有時不湊效,很多時只看貨主是否等錢用而已。

 

  這樣子出價主要目的是不讓貨主知道哪一件貨是「眼」。「眼」即是最容易出手和最容易賺錢的貨。一堆貨之中,有時可能一隻「眼」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我一般不會出價;但如果一堆貨之中有多過一隻「眼」,我出價會稍高,假的貨我當然不會計價,否則很容易血本無歸。

 

熟坑青銅簋

 

  十多年前我時常去澳門買貨,當時的走私客之中有懂行的,亦有不懂行的。無論是懂行還是不懂行,開價總是開一個總價,一堆唐三彩是一個價錢,另外一堆青銅器又是一個價。一般走私客追求的是貨如輪轉,一堆貨只要有合理利潤,他們便會出手,賺到錢之後又跑上大陸搞另外一批貨。

 

  走私客這樣做生意對買家最有利,因為很多時一堆貨之中總有最少一隻「眼」,容易吃到「仙丹」。比較資深和懂行的卻不會這樣做生意,而是逐一開價,但很多時還是開價開得比市價低,因為始終他們不是直對收藏家,摸不透市場價格。

 

  回頭說說那個所謂貪官貨主。我回了一個價,他說我出手太低,只能買其中兩件。我不跟他爭拗,放棄就算。

 

新仿錯金銀罍

 

  現時的古代青銅器市場如一潭死水,市場價格又回落了不少,主要原因是大陸公安隔三差五便走來香港追贓,弄到大部份青銅器行家搬鋪的搬鋪、關門的關門、走路的走路。

 

  香港古代青銅器市場的買家一直以來都是以外國行家、收藏家為主,大陸的收藏家完全不入流,因此香港的市場一死,大陸的盜墓賊、文物販子亦沒有好日子過。難得有一個傻傻的人願意出價,那個所謂貪官貨主還活在夢裏,還想繼續shop around,真是比我更傻。

 

  現在入貨肯定要坐三幾年貨,因此出價時要計入「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這種經濟學理論我相信貨主不懂,跟他說了也是白說。

 

  不光是私人買賣古董文物才會出現這種一半真貨,一半假貨的情況,在二、三流拍賣公司的拍賣會,這種情況更是恆常地出現。這類拍賣會的貨有大開門的,亦有很多高仿品。行家之間戲稱這類拍賣會是「鱷魚潭」、「英雄塚」,因為如果眼力不高而在這些拍賣會買貨,很容易「死無葬身之地」。

 

  以前的拍賣行業比較正規,假貨又少,但自從中國大陸的拍賣公司蜂擁而至之後,整個拍賣行業便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拍賣會假貨充斥,令人不忍卒睹,再加上只為求財的藝術媒體在旁胡說八道出口術,拍賣行業更見烏煙瘴氣。

 

  我沒有說兩大茹素念佛,但總的來說,假貨的比例還是比較低的。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Art & Culture #古董 #文物 #珍品 #出價 #真假貨物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