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14/04/2025
全球藝術市場報告出爐:市場最低價位區間逆勢成長,是逆市中的一點希望?
上周,由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聯合公布的最新一年《全球藝術市場報告》正式出爐。
《報告》顯示,全球銷售額下降12%至575億美元,這是自2022年疫情後短暫復甦以來,市場連續第二年放緩。
美國仍然是全球領先的藝術市場,佔全球銷售額的43%,市場佔比年增1%。英國以18%(上升1%)重回第二大市場,而中國(含中國大陸及香港)則下降4%,以15%的佔比退居第三。
根據The Art Newspaper藝術市場總編輯Anna Brady的分析,高端市場的萎縮拖累了整體表現——2024年拍賣成交價超過1,000萬美元的藝術品數量(Quantity)銳減39%,延續2023年27%的跌幅。該頂級區間的銷售總值(Total Sales)更暴跌45%,創所有價格帶最大跌幅,其市場佔比從2022年的33%驟降至2024年的18%。拍賣成交前50名作品的總值也在2024年驚人地縮水30%。
高端市場萎縮,供應短缺可說是一大主因:全球經濟與政治局勢動盪,導致潛在賣家普遍瀰漫不安情緒,因而選擇繼續持有藝術品。
對此,《報告》主筆Dr Clare McAndrew指出,許多受訪畫廊業者表示:「政治對立、戰爭頻繁、通貨膨漲等挑戰,即便未直接衝擊業務,仍對銷售與賣家計劃造成負面影響。」McAndrew強調,由於國際環境的急速轉變,這種「觀望心態」將持續為國際藝術市場帶來深遠的影響:「若非急迫需要變現,多數收藏家普遍普遍認為當前並非出售藝術品的適當時機,這種心態對高端拍賣市場衝擊尤為明顯。」
幸好,當我們回望歷史,數據總是告訴我們:在每一個逆市中,總有希望的曙光。
例如,市場最低價位區間逆勢成長就是一例。
儘管2024年整體市場價值下滑,但交易件數反而增長3%至4,050萬件,顯示產業正逐步邁向更健康的平穩發展(而非以炒賣作主導)。McAndrew表示:「值得肯定的是交易活動仍在持續,交易量維持高水平,尤其是5,000美元以下的低價區間。」2024年拍賣市場中,高達95%的拍品成交價低於5萬美元(較2023年增長2%),其中多數更低於5,000美元。McAndrew分析,此現象部分原因在於,這個價位區間的買家更多是出於喜好而非投資目的購藏。相信這對於國際藝術市場的長遠可持續發展有一定幫助。
另一逆勢成長的領域是拍賣行的私人洽購——銷售額年增14%,與畫廊和經銷商銷售額6%的跌幅及公開拍賣銷售額25%的跌幅形成鮮明對比,反映收藏家傾向以低調方式出售高價作品,而非冒險在公開拍賣市場流標。
此外,在動盪的2024年,具保值性的戰後大師與資深在世藝術家更受青睞。以在世藝術家市場為例,年度成交價前20名作品中,高齡87歲的David Hockney就佔7件。其1967年作品《灑水的草坪》以2,860萬美元成為紐約佳士得拍出的年度第二高價在世藝術家作品。同齡的Ed Ruscha也有3件作品入圍前20名。反觀近20年創作的作品,在戰後及當代藝術拍賣市場的佔比從2021年的34%(29億美元)開始下滑,至2023年跌幅加劇,去年銷售額更驟減43%至11億美元,僅剩2021年的三分之一。
作為世界三大藝術市場之一,香港(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多年來一直對於每年由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聯合公布的《全球藝術市場報告》沒甚麼關注,主流媒體也不見得有甚麼深入報道,情況並不理想。
如果香港仍然有志繼續成為亞洲藝術市場的No.1領導者,我們極需更多來自社會不同界別的人士(包括負責有關藝術文化以及商業貿易政策的官員、經濟學者、藝術商人、藝術家、創作者等)關心和了解有關《報告》的內容,認清國際藝術市場的最新動向和發展趨勢,從而為香港未來的文體旅產業發展出謀獻策。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警方計劃今年新增逾1,300組閉路電視,未來或有機會「行幾步就一部」閉路電視,你認為是否侵犯私隱、監控過度?►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