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5
打破精神科藥物的迷思:調整對藥物的期望,才能走上康復旅程!
都市人患情緒病真的非常普遍,尤其是在今天的香港。但是香港人整體對於精神健康的關注是少之又少,而且很多誤解,例如很多人也會抗拒自己或家人吃精神科藥物,認為抑鬱就是患者自己不振作起來,脾氣暴躁的人只是性格問題不能改變,精神或情緒問題看醫生沒有用等等。
半年前一位朋友因患上焦慮症導致身體出各方面的毛病,他試了很多方法也沒有效果。最後徵詢了我的意見關於是否應該吃西藥。我跟他分析了他的情況而且要調節自己對藥物的期望。半年過去了,他自己在面書上簡單分享了這半年的康復旅程,結果是他的焦慮症情況已經得到大大改善,也得到醫生同意開始逐步減藥,他自己很有信心可以在不久的將來完全停藥,真為他感到高興!
焦慮症和抑鬱很多時候也會共同出現,中醫的角度是肝和膽也受損,所以互相影響。肝膽不通會導致身體其他部分出現毛病。任何一個好中醫也能告訴你情緒與身體的關係。如果純粹用中藥調理的話,很多時候效果未如理想就是因為患者不能夠一時間改變自己的情緒模式。即使你遇著一個好的中醫,能夠真的對症下藥,但是吃了不到兩天,你的情緒又回復舊有模式,真是神仙也幫不到。
很多人擔心吃西藥就是副作用的問題。當然西藥一定有副作用,因為改變了身體的運作,所以身體會出現另一種反應去抵抗這個改變。副作用未必人人都有,而且不一定嚴重。吃西藥永遠是要考慮衡量好處和壞處。我的看法是吃幾顆西藥不會致命,但是抑鬱症絕對能夠致命。另一方面就是很多人會因為或情緒病不接受治療而導致工作和人際關係出現問題賠上自己的人生,對於這個代價而言,吃西藥的副作用又算得上些甚麼呢?
另一個角度就是精神科藥物其實是一個救命丹,他不會治療情緒病的根源,但是能夠給病人換取時間回復平靜的心情和健康的身體去接受其他非藥物的治療來幫助自己康復。例如行為認知治療、藝術治療、音樂治療、家庭系統治療,這些也需要擁有穩定的心情才能長遠提升精神健康 。
能夠康復的情緒病患者,本身一定要有足夠的洞見才能作出正確的選擇。其次就是家人的支持和找到能夠信任的醫生。這次朋友遇上的醫生是一個老西醫,是擁有「醫者父母心」的那一種醫生。這位家庭醫生非常了解情緒健康,所以在他的診所特別設有情緒輔導的時間,照顧有情緒需要的病人。如果有興趣取得這位好好醫生的聯絡,歡迎私訊我。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