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21-04-23Text: 華思齊

「猶豫」原是兩種動物?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多詞語的來源都十分有趣。比如「猶豫」一詞,一般用來形容人行動時遲疑不決。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兩個字都有一個代表動物的反犬旁?

 

  原來在中國文化中,「猶」和「豫」原本指的是兩種動物。

 

  根據《史記》等古書記載,「猶」是古代一種猿猴,也叫「猶猢」,生性多疑。一旦留意到風吹草動,這種動物就立刻爬上樹,觀察「敵情」。  

 

  「豫」則是古代一種大象,性情多疑,《道德經》中說,「豫兮,若冬涉川」,形容這種古象在行動時,像冬天穿過河流一樣,小心翼翼。  

 

  古人根據它們的習性,創造出「猶豫」這個詞,形容人行動時遲疑不決。雖然「猶」和「豫」這兩種動物後來消失,但「猶豫」這個詞卻一直流傳至今。 

 

  日常生活蘊藏不少中華文化的趣味典故,有興趣深入了解,可瀏覽網址:www.ourchinastory.com,閱讀更多中國故事。

 

「猶豫」其實是兩種生性多疑的古代猿猴和大象,古人按牠們的習性,將其借指行動遲疑不決的人。(圖片由作者提供)

#跳躍中國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民主派初選案,45名罪成被告判囚4年2個月至10年不等,你認為判刑是否具阻嚇作用?► 立即投票

更多跳躍中國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