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9-19

你對傳統文化感興趣嗎?

  除了粵劇,最近香港有四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包括大坑舞火龍、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涌和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成功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所謂國家名錄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名錄是有分別的,簡單來說後者屬於世界級,但大家同樣具代表性及珍貴。

 

  香港這四個非遺項目所具備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屬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所界定的「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類別,在本地社區已傳承了百多年,在現代化都市中,仍然繼續發揮凝聚社區的功能。

 

長洲搶包山


 

  幾個項目的起源都帶有驅災祈福的意義,大家所期望的就是國泰民安。長洲太平清醮以前每年由鄉紳在北帝廟擲聖杯確定日期,近年則定於每年農曆四月五日至八日舉行,以會景飄色巡遊及搶包山而聞名,打醮期間全島人齋戒,島上食肆都不能賣腥葷,連麥記都不例外要賣齋包,可謂獨一無二。

 

  搶包山活動在1978年因發生意外而被禁,直至2005年恢復,加強了安全措施並規範為一項運動比賽,限制參賽者數目並限時計分,讓大家重溫昔日搶包山的盛況;至於大澳端午龍舟遊涌和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則分別在農曆五月及七月舉行。

 

大坑舞火龍

 

  到農曆八月中秋節慶就是大坑舞火龍。大坑本來是一條客家村,相傳光緒六年(1880年),大坑曾發生瘟疫,為消災滅瘟,村民扎作一條龍,上面插滿香枝,在中秋前後,即農曆八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個晚上,舞動火龍繞村遊行,並燃放爆竹,之後,瘟疫果然停止。此後,大坑村民每年都進行三天的舞火龍活動,以保大坑合境平安。難得的是縱使社會高度發展,大坑社區在中秋節期間舉行的舞火龍活動,並沒有因為社區及人口變化而停止,每年依時依候舉行,足有一百三十一年歷史。

 

  大坑居民每年都為活動扎作新的火龍,整條龍由龍頭、龍尾及三十二節龍身組成。龍身的脊骨則是一根粗兩厘米,長六十七米的繩纜,在籐枝及繩纜上舖上當地人稱為「米仔草」或「珍珠草」的乾草,作為安插香枝的墊料。在農曆八月十四晚上,居民在供奉觀音的蓮花宮內為火龍進行開光儀式,然後連續三個晚上,順時針方向巡遊大坑的所有街道,在舞火龍同時,由二十多名男女小童組成的紗燈隊,提著象徵天門的蓮花燈、雲燈及星燈巡遊。在農曆八月十六晚上舉行的「遊大運」儀式,火龍會循反時針方向巡遊社區一周,然後舞到海邊,並將之投入海中,稱為「龍歸天」,至此整個儀式完結。 今年的活動剛完成,在電視上也有播出農曆八月十五日賞月夜火龍舞進香港維多利亞公園中秋綵燈會的情景,有興趣的朋友明年請早。

 

根與魂-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

 

 

  列入國家名錄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的非遺項目衆多,10月會有一個名為「根與魂-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包括在香港中央圖書館的展覽,展期由10月9日至27日,9日早上在中央圖書館更有研討會;10月11及12日(星期二及三) 晚上8時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會有兩埸演出,由各省市徵集表演人才,演出多個具代表性的非遺項目如南音、彜族海菜腔、侗族大歌、蒙古族長調民歌、中國蒙古族呼麥、中國朝鮮族農樂舞、朝鮮族長鼓舞、山南昌果卓舞、瑪納斯等;還有多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參與,如古琴表演藝術家龔一演奏《流水》,而本地名伶羅家英亦會演出粵劇排場折子戲《困谷》。一個晚上盡覽多個國家級非遺項目,機會難逢。

 

五味紛陳—半世紀的中國生活記憶

 

 

  愛傳統文化的人通常都會愛舊物,香港歷史博物館的「五味紛陳—半世紀的中國生活記憶」展覽值得你一看,展出約290多組1950至1990年代中國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及200多張圖片,展品主要由北京市朝陽區文化館提供,包括那個年代使用的各種票証如糧票、米票、麵票、布票等;兒童玩意如陀螺、鐵皮玩具等;印有毛澤東像及毛主席語錄的各式用品;以及改革開放初期在國內流行的電器用品。過往半世紀,似近還遠,有很多熟悉的日常生活用品都能勾起你的回憶,亦令你驚嘆這幾十年的變化何其猛烈。從人民生活的角度看歷史。展期至9月26日。


戶外音樂節目,多到爆!

 

 

  踏入十月秋高氣爽的季節,大家可要多留意一些戶外節目。九月底至十月頭,會有香港國際爵士音樂節,9月25日下午2時至7時在香港文化中心廣場會舉行開幕音樂會,免費入埸;10月1及2日,下午2時至晚上10時半在西九文化區會則不停地安排了爵士樂勁旅表演,這個馬拉松式演出則要收費。音樂節還有戶內音樂會、工作坊,節目非常豐富。同樣是10月1及2日,在數碼港的「周末藝墟」也活動多多,由早上11時至晚上6時,近40個藝術小檔,包括外籍藝術家和手工藝家,展出和發售他們創作的心血結晶。期間同時開放由著名多媒體藝術家鄭祖耀策劃的裝置藝術企劃場地,名為「PIN出色彩@數碼港」。入夜後,由晚上7時起,數碼廣場搖身一變成為露天影院:「星空下.古典新視點」,讓觀眾在星空下欣賞古典音樂。10月1日為卡拉揚《貝多芬第七、第九交響曲》,10月2日是蕭邦鋼琴協奏曲。要購票入場。古典樂迷還要留意10月9日星期日,維也納愛樂樂團來港,一場音樂會的門票一早售罄,但向隅的觀眾可考慮到香港文化中心廣場欣賞現場直播,大會更安排了樂評人周光蓁於晚上7時在廣場舉行一個音樂會前導賞講座,名為「星空下看維也納愛樂在香江」,至晚上8時則開始直播在音樂廳舉行的音樂會。免費入場,不設門票,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澳門國際音樂節,黑沙灘狂歡

 

 

  早前曾提過今年澳門國際音樂節在黑沙海灘舉行音樂會,原來有兩場,10月29日是來自葡萄牙的樂隊及當代流行美女歌手,獻唱葡萄牙著名作詞家、詩人Ary dos Santos的抒情金曲,法多以及爵士樂;而11月1日的搖滾音樂會則有大家熟悉的恭碩良及崔健,他們會作上、下場演出,據聞計劃中恭碩良會唱:In My Dreams、Best of Me、月球人、It’s Over Now、老幼咸宜、如果、無地自容、你讓我認識愛、Sailing等;而崔健會唱:從頭再來、撒點野、假行僧、一塊紅布、超越那一天、一無所有、新長征等等,只是參考,曲目到時也許會更改,隨表演者興之所至。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

更多文化導遊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