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0-08-24

人口增加,玉米有功

  網友說,現在的飯店裏有玉米烙。這位網友,是看了王羲之和芝麻燒餅那篇文章後說的。不知這位網友是不是和異性朋友以及長輩約在飯店相會,不知道他們是否有吃玉米烙?這玉米烙不知是否和網友的姻緣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香港,幾乎可以說是吃不到玉米烙的。青年男女談戀愛時,吃到的玉米,是在看電影時,電影院販賣部賣的「爆谷」,也就是爆開的玉米花。多數都是甜的,也有幾家電影院裏賣鹹的。在黑漆漆的電影院裏,看著電影,分享著甜蜜的爆玉米花,對愛情的滋長,相信是有幫助的。
 
  不像咱們小時候,吃到玉米的時候,只有冬天,那些小販推著手推車,販賣水煮的整顆玉米。有黃色和白色兩種。香港自從經濟起飛之後,這種用手推車來販賣玉米的,曾經消失過。這幾年的秋冬時分,街上卻偶而會看到,黃白二色之外,還多一種雜色的。這表示,香港的貧富懸殊問題,真是很大。因為消失的窮苦買賣,又在街頭現身了。
 
  有位歷史學家叫許倬雲,他寫過一本書叫《萬古江河》,裏面提到,中國因為戰亂和飢荒,人口一直未曾過億,直到明朝時,由於外來的食材引進中國,人口才首度突破一億的大關。而那時引進的食材,最有幫助的,是玉米和番薯。因為這兩種農作物,都很粗生。玉米「可以在坡度相當斜峻的山地栽種,又不需要十分照顧。」所以成了救命的糧食。
 
  內地作家堯山壁在《粗糧細做》裏,提到玉米做的「貼餅子」,說在人民公社的時代,他的愛人用玉米粉做成圓餅,貼在煮開水的水面鍋沿上,蓋上鍋蓋,要水浸不到餅,還要用慢火來令水開,才能把餅蒸熟。堯先生這「貼餅子」香脆得很。
 
  內地作家汪曾祺曾寫過一道昆明菜「炒苞谷」,說「少放鹽,略用葱花煸鍋亦可,但葱花不能煸得過老,如成黑色即不美觀。不宜用醬油,醬油會掩蓋苞谷的清香。起鍋時可稍烹水,但不能多,多則成煮苞谷矣!我到菜市場買玉米,挑嫩的,別人都很奇怪:『挑嫩的幹甚麼?』『炒肉』『玉米能炒了吃?』北京人真是少見多怪。」大概北京人當時吃的玉米,就跟我小時候在香港吃的一樣,只有煮熟的整根玉米。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食客三千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