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0
怎樣教孩子跟別人打招呼?
女兒一歲左右學會叫爸爸媽媽後,我們就開始教她家裏其他成員的稱呼:爺爺、奶奶、婆婆、公公、姑姑等。後來,就是教她稱呼時常在左鄰右舍碰面的朋友,阿姨、叔叔、哥哥、姐姐等。最近有朋友聊天時說:孩子很怕醜,見到陌生人就往爸媽後面躲,不肯打招呼,該怎麼辦?
首先,我覺得小孩子有這樣的反應很正常,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不要勉強他們。其實,我發現女兒從一出生,就已經很努力地在適應離開母體後的新環境。她嘗試從經常接觸的臉孔中,找尋一些特徵,下次再見到這些熟悉的特徵時,就沒有那麼驚慌。然後一點點、慢慢地建立起對那個人的信任。這也是我們成年人接觸陌生人的過程。
明白了孩子的認知過程後,我們就該多給信心和示範孩子。比如,我們可以先主動和鄰居打招呼,從行動中感染孩子。我們可以和孩子介紹一下:這是住在我們旁邊的阿姨,我們經常聽到他們家的姐姐彈鋼琴,是不是?來,和阿姨揮揮手,好嗎?如果孩子願意打招呼,當然很好;如果她不願意,我們可以蹲下來,親切的和孩子說:不要緊,等你準備好了,我們再打招呼,沒事的。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做到自來熟,做父母的一定要有耐心和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如果真的有一次,孩子肯有一點反應了,父母應該馬上給予鼓勵,比如說摸摸她的頭,望著她微笑點點頭,表揚她做得好,讓她慢慢建立起自信心,在下次面對陌生人,更主動更自信。
父母千萬要記住:別在輕易在其他人面前,取笑孩子的靦腆或慢熱,孩子或者太小未必聽得懂那些大人話,但是他們會很聰明的從父母的語氣中猜測到意思。孩子的自信心需要父母和家人,一點一滴的慢慢建立起來,但往往父母一兩句不小心的話或措辭,會很容易傷到孩子的心。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朋友和榜樣,我們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盡量少用成年人的思維來判斷他們的行為。試想一下,如果連父母親都不理解和體諒自己的孩子,那麼那個孩子該多可憐啊!無論將來孩子遇到甚麼困難,父母應該是他們最後的支柱。
【你點睇】港鐵失倫敦伊利沙伯線專營權,你認為「國際化」遇挫的港鐵應否將重心轉移回本地?►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