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31
從水墨圖案廣告,看香港街頭文化新形象,讓中國經典成為待人處事指引!
朋友最近傳來一幅圖片,攝於港鐵內,是一幅巨大的白底水墨圖案,加了兩句文字,整體構圖極具現代中國風……
這種畫風及文化字句,從前極鮮現於香港,也極少由外資企業引用中國文化;今時今日出現這個呈現,心中不免有點回響。
(圖片來源:Tracy Leung,由作者提供)
要說一個地方的形象,從街頭文化可窺一二,從一般人的衣著、說話方式、對人態度,也可以「感受」到;香港的確很特別,似乎甚麼文化都有一點點,但在街上想隨時找一位能操流利英語的,不容易碰到;或要隨時找一位能操流利普通話的,也講運氣!總之,香港就是有這麼的獨特中西交錯的形象。
回想起大概七、八年前,應該是2013年後(當年的某月,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主席在孔子家鄉曲阜的考察活動中,就曾經拿著《論語》說這本書要仔細看看。)自此,中國經典文化的意識形態陸續在中國的街頭浮現。過去幾年,我走在國內一些地方,見過不少在街頭牆壁上,以水彩畫及書法,漆上中國經典文化《論語》或者《弟子規》的文化字句,及當時的人物造型;彷彿告訴大家在學校以外的地方,要繼續讓文化滲透在普羅大眾生活場景中,將經典文化深入尋常百姓家,要將文化普及化、潛移默化,讓文化底蘊繼續在人的心中積藏、孕養、運用;也就是人民文化的底氣。
(圖片來源:網絡圖片,由作者提供)
筆者跟隨國際經典文化協會溫金海主席學習論語課超過七年。以我所知,溫主席在這十多年來推動中國傳統經典文化不遺餘力,多年來免費授課《論語》就是希望讓更多人接觸經典文化的好處,是一本教學做人、做君子的手冊,是提升生命的寶典;而且一直再三強調經典文化不要只在書本鑽研,也不要只在學校讀,是要腳踏實地在生活中實行,就是所說的「將經典行於生活」,才對生命有提升有幫助,否則讀上一千次一萬次而不能用在生活,就是自己的境界仍未提升,仍然要努力!
(圖片來源:國際經典文化協會,由作者提供)
今次在港鐵站見到的這一個大廣告牌,上面寫上 「摩,研也。」,這一句的出處是來自 《說文解字》。意思是:摩,是研究,是切磋、揣摩;還有另一句「利者,義之和也。」此句的出處來自《易經‧乾文言》。意思是:要得到利益,就要講求與道義的統一。
廣告語句出自於美國的金融大行,既是剛好跟機構名字「對得上」,也是真實的中國文化的解讀!如果這一類的中國文化引用,出自本地的企業或者中國的企業,百花齊放,可能是把文化力量再推向普及化的大踏步表現!
無論如何,這一個文化廣告現象是好事!至少路過、看到的路人,都會知道原來《說文解字》有這麼的一句說話,《易經》有這一句說話。就算初開始的時候不明白,先知後解(或者明白)也是好事!只希望這種風氣宜細水長流,而非短暫的潮流式出現。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數千年來仍然存在;重要是,認真實行聖賢先師留下的經典文化,特別加強「禮」的根基,運用得宜有助減少紛擾,有助正道行事,讓經典傳統文化底蘊成為我們生活待人處事的指引。
樂本健【雙12感謝祭】雙重優惠.賞完再賞►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