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8
【FOCUS】7月出口再超預期 惟經濟難言脫困境
官方製造業PMI「新出口訂單」分項指數連續收縮15個月,無礙中國7月出口數據再次意外放閃,按年增速加快至今年最高,顯示產業競爭力和外需韌性。但另一邊廂,史上首次突破千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又折射內需乏力,經濟難言走出困境。
地區此消彼長,價格主導金額
海關總署周日(7日)公布,7月出口以美元計按年增18%(預期:15%);先行指標紅燈頻閃,但出口表現卻一而再再而三大勝預期,何解?
拋開沃爾瑪、好士多等大型零售商庫存積壓,拖累中國7月對美國出口增速從6月的19%大幅放緩至11%,惟當月對歐盟、東盟、俄羅斯出口增速分別加速至23%(6月為17%)、33%(6月為29%)、28%(6月為16%)。此消彼長或體現歐盟面對能源危機,對中國部分新能源產品的需求上升;東盟逐漸開放後,對中國原材料和中間品的需求上升;俄羅斯面臨西方制裁,對中國商品的需求上升。
出口數據靚麗的另一因素則是價格拉動,最明顯的例子是稀土,7月出口數量按月跌近15%,但金額卻反增近21%。此外,鞋靴、鋼材、汽車的出口額增速亦齊高於出口量增速。
紀錄順差似未能通過工資反饋
跟出口表現看起來仍氣勢如虹相比,進口持續疲弱,7月按年增2.3%(預期:3.7%),雖較6月的1%邊際改善,但仍錄2020年10月以來第三低。
內需不振加上大宗商品價格高企,大豆、原油、天然氣、鐵礦砂、鋼材、集成電路的進口量全數按年下跌;但煤炭進口量就按月激增24%,或是為了應對夏季用電高峰需求。Refinitiv追踪數據顯示,當月從俄羅斯進口的海運煤炭達738萬噸紀錄新高。
值得留意的是,中國2021年全年以及今年6月、7月接連錄得創紀錄的貿易順差,卻似乎未能通過工資循環反饋到國內消費以及進口數據上。另據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指,出口加速的功臣,實際包括政府對中小企的特別救助和減稅、人民幣貶值、航運成本大降等。
供給側的刺激效應能維持多久,需求側又何時能復甦?觀察進出口數據變動,無疑是最好的晴雨表。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