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1-05-07

不用水晶球,也知融入大灣區

  香港骨灰安置供不應求,興建超級殯葬城,思想正確,但在沙嶺興建,決定則十分粗疏。

 

  特首林鄭月娥在被問到沙嶺「超級殯葬城」時,又是一派官樣文章,說北區從來是偏遠地區,社會傾向將不受歡迎設施放於該地,而政府官員沒有水晶球,那些年不知道大灣區會提升至國家規劃的層面,說甚麼不是明知有好好的大灣區,仍然要規劃一些不受歡迎項目。

 

  林鄭在2012年之前是發展局局長,肯定有參與用地發展;2012-2017年她是政務司司長,2017至今是特首,在大灣區策馬揚鞭之際,當香港土地嚴重不足時,為何不思考如何發展新界北土地?為何沒有想過把「超級殯葬城」搬去和合石附近?

 

  人人都沒有水晶球,但當知道有大灣區發展,你作為特首,如何帶領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在沙嶺起「超級殯葬城」,於香港人言,看似沒甚麼,反正也是是人跡稀少地方;但換個角度看,若大陸在羅湖和落馬洲一帶起「超級殯葬城」,我們住在北區和新田的人又如何反應?

 

  香港邊境由流浮山至文錦渡沙頭角一帶是濕地漁塘、荒野田林,沙嶺在香港是邊皮地帶。這是以往港英時代刻意將兩地分隔,以防止偷渡,作為一個區隔之用,這是無可厚非。但當深圳過去40年發展成超級大城市時,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官員,仍死死抱著那些所謂綠化地,卻是十分不負責任。

 

  不錯,人人沒有水晶球,但拿點認錯勇氣出來,很難嗎?

 

(iStock)

 

  回歸已經24年,仍著眼於兩制,而看不到一國,正是香港特區官員的眼界。話說回歸之初,廣東省和香港特區政府有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兩地政府定期開會。廣東省政府當時十分熱切,提出在經濟上和香港融合,並建議興建跨境大橋,落實24小時通關等計劃等。

 

  當時開會,廣東省準備充分,文件夾多不勝數,許多計劃已到立項階段,看得出他們下了不少功夫;但時任粵港合作聯席會議港方代表的陳方安生,據說只拿著一張白紙一支筆到場,基本上對任何跨境計劃、24小時通關和粵港兩地合作,不置可否,令兩地談不上合作。

 

  廣東省政府也好、深圳特區也好,唯有靠自己,埋頭苦幹廿多年,今天已經到了另一水平,而香港仍是固步自封,高官仍然一貫的懶懶閒閒,不認識國情、不理會大灣區發展、不積極融入國家發展。

 

  十四五規劃講明港澳篇章,講明兩地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這星期澳門政府已經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工作委員會」,並直接由澳門特首賀一誠領導,多位高官參與盡顯力度時,香港特區政府由上而下,仍然不知如何啟動融入國家發展的方向,真的叫人氣忿。

 

  最近和一批建制派人士閒聊時,提到沙嶺事件,竟然有資深建制派大佬說是深圳方面不滿香港這一邊有殯葬城,有礙景觀而發發牢騷。他還說北京出聲,深圳便收口。唉,這是甚麼思維水平!

 

  我說這次沙嶺事件是先由《文匯》《大公》兩份左派報紙作大篇幅報道,開宗明義反對興建沙嶺起「超級殯葬城」,又訪問不少原居民,認為政府應該叫停發展。之後並在社論發炮,要知道這兩個份報紙的寫作班子,根本就是中聯辦直接領導,怎麼可能兩個報紙的輿論都舖天蓋地反對沙嶺計劃?深圳特區的領導有何本事「指揮」到文大兩報。

 

  背後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北京主管港澳事務的工作小組發功,提醒香港特區政府融入大灣區不是走過場,說了算。以往中央主管港澳事務的工作小組,對香港特區政府的內部舉措,基本上只是給予意見和支持;但從沙嶺事件卻發現出現根本性的改變,就是直接發動宣傳機器,批評政府,矛頭甚至指向個別官員,要求修改政策。

 

  但才兩個星期,特區政府這個星期突然放風說要發展新界北,正申請前景撥款。看來中央已經忍不住,自己出手了。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更多政是有心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大灣區 #超級殯葬城 #林鄭月娥 #中聯辦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