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7-08-15

【7分能入讀,躺著能畢業】台灣大學過多後遺症

  台灣的民主的確能創造很多奇蹟,所謂「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例如應該是全世界最高的大學錄取率,就是一個台灣「奇蹟」。

 

  以前的台灣,能考上大學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有些鄉下地方甚至會放鞭炮慶祝。沒想到政客為了爭取選票,滿足家長望子成龍心態,一口氣讓大學數量增加十幾倍,今年台灣的大學錄取率近97%!考到38分便能讀大學,這是皆大歡喜還是另一個悲劇的開始?

 

  台灣大學入學考試有兩種方式,首先是學測,接著還有指定科目考試,是根據不同學系,選考中、英、數(分成甲乙兩種難度)、理化、歷史、地理、公民、生物等科目,雖然最多共有十科總分一千分,但一般大學只採計五科甚至更少,學生以自己志願學系挑選相應科目應考。今年的38分錄取,等於在選擇題中隨便劃答案就能讀大學。

 

  其實,以前台灣大學入學試的競爭非常激烈,1986年時,台灣只有12間大學。乙組(一般稱為文科)競爭最激烈,錄取率不到20%。

 

  當年連續應考多次才能讀大學的人大有人在,尤其是頂尖大學的頂尖學系。例如台北市長柯文哲是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他也是考了兩次才高中。台灣複製牛之父、台大動物科技系退休教授鄭登貴,大學就考了5次才上榜,後來拿到英國劍橋大學博士,成為台灣複製動物知名學者。

 

  相反,現在大學那麼容易考上,有些學校真是躺著念也能畢業,但大學文憑也不再值錢,沒本事的話,畢業照樣連22k(月薪新台幣2萬2千元)工作都找不到,如果是貸款念大學,還要背負償還學貸壓力,因而今年有高達14間大學的部份學系,連一個學生都招不到。

 

 

台灣大學數量太多,不少學生畢業後很難找到工作。

 

  身邊的同事親友當中,也看到很多真的不愛念書的孩子,隨波逐流念個聽都沒聽過的大學,有的中途輟學,有的混到畢業,還是沒有任何加分作用,浪費了金錢、時間和資源,還不如像以前一樣,高中職畢業後腳踏實地的先進入職場,等到累積經驗再視需要進修。

 

  造成這個局面,絕對是有台灣民主教父之稱的李登輝所賜,他當年為了幫國民黨贏得地方議員、立委和總統多場選舉,在競選時不斷開支票,答應將地方專科學校大舉升格為大學,這個政策續年發酵,後繼者陳水扁也為了選票持續執行,到2006年台灣的大專院校暴增到163家,大學變得如街頭巷尾的便利商店一樣多。2008年終於爆發笑話,康寧大學資源環境系以7.69分創出台灣歷史上最低錄取分數,「7分就能上大學」成了民眾茶餘飯後的口頭禪。

 

  馬英九當選總統後,並未改正這個趨勢,他靠著兩岸關係緩和,努力吸收大陸學生,填補因大學過多造成學生「粥多僧少」情況。但也是基於選票和保障台灣學生權益的考量,有競力和熱門科系,例如:醫學、電機等系還是盡量留給本地生,並未恢復到蔣介石和蔣經國執政時期的4分之1以上名額給僑生和外籍學生傳統。

 

  大學那麼多另一後遺症,是政府無法提供足夠金錢和資源,創造學術和研究環境,導致國際排名低落。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 Quacquarelli Symonds(QS)2017年世界大學排名,只有台灣大學一家擠進前一百大,而中國大陸和香港則各有4所大學在一百名之內。

 

 

台灣大學是島內唯一擠進全球100名的大學。

 

  蔡英文執政後兩岸關係急凍,大陸學生急劇減少,加上少子化危機,有些實力較差的大學面臨招不到學生壓力,準備倒閉或者合併的最壞打算,適當的淘汰,對台灣的高等教育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蔡英文執政後大陸學生來台劇減,很多大學面臨招不足學生的困境。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

更多台灣熱話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台灣 #大學入學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