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22
良好習慣由小培養
日前和一名客戶吃飯,他是一名中資公司高層,除了談公事,也談到彼此的家庭生活,他的孩子今年17歲,在加拿大讀書,言談中,他說現在很難和兒子溝通,發電郵他不回覆,傾電話也談不上20秒(不足半分鐘,他強調),唯一瞭解兒子概況的渠道是透過他的表弟。客戶也說,有另一途徑和兒子聯絡,便是當他要用錢,會主動聯絡,叫父母匯錢時!讀者可當以上笑話一則,但當針拮到肉才知痛,類似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便有苦自己,哭笑不得。
教養造成惡果
雖然筆者兩名兒子還未到高中年齡,但前事之師,可作警惕。早些了解,學習別人的子女成長過程,的確是給我們一個借鑑啟示。那名客戶還說如果時間可以倒流,他會改正教導孩子的方法:
不要「散養」
散養是指由孩子出生至成長階段,父母會採取一個比較寬鬆的教導方法。例如,即使有能力執拾自己的玩具,又或在飯後清理/執拾,及將要更換清洗的衣物放至適當的地方。
孩子一般不會主動去做,而父母也採取「由得佢啦,等佢做其他嘢啦,大個啲就識啦」的做法。結果慢慢地,孩子自少養成了一些看似不大不小的陋習,但是將來大了,陋習就變成了惡果。
再說客戶的孩子,他的孩子一年內叫父母買幾次內褲和襪子。父母覺得奇怪,那有一年要穿幾十條的內褲和幾十對的襪子呢?結果有一天,母親去加拿大探訪兒子的時候,在房子角落處找到一大袋的柔軟物體,她打開一看,即時暈倒,裏面不是嚇人的東西,不是動物屍體,而是封存了差不多一年的內衣物和襪子!!看似笑話,也應令為父母者警惕,真的要由小教起孩子,千萬不要說「仲細,遲啲教啦,仲細唔明嘅」。倘若我們可及早回頭,想像一下自己的孩子出現以上情況,到時便不止頭痛這麼簡單了。
少時要定好規矩
當然,有讀者會認為筆者舉以上的例子有點以偏概全,極少有相同情況出現。但是,一個不懂自理的孩子,他/她會有良好的學習照應,也會有適當的責任感嗎?!
最後,那名客戶說,如果時間可以倒流,他和太太不單止會「親子」,也會多加管教,讓孩子建立一些良好的習慣,不止是只曉讀書,自已也要學懂管理自己。
筆者認為教孩子應跟隨年齡:年少時要嚴,定規矩;11至13歲,講道理,多聆聽和溝通;超過15至17歲,讓他自己決定,承擔後果及負責任。
最後,本題目是孩子的良好習慣由小培養,再正確一點是良好習慣由出世一刻起培養,因為孩子在母親肚子有10個月,加上基因奶粉,BB的智商及成長與我們的年代真的不同,我們要對一個月的BB當成兩歲的小孩子來教,因為他們實在太精靈及早熟了。
【你點睇?】《施政報告》提出醫療改革,盧寵茂表示日後普通科門診擬只接受弱勢群體,你是否支持?►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