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6
善待你暮年的日子
上日我在本欄寫了一篇題為《陪妳走過風燭殘年的日子》的文章,引來很多迴響,甚至有些多年不見的朋友,都因為看到這篇文章而跟我聯絡,說是很有共鳴,尤其提到「角色互換」的感受。
不過,我想補充一點,當年父母推著BB車帶我們外出,他們看到的是一個日漸長大的嬰孩,但今時我們推著輪椅帶父母外出,看到的卻是一個日漸衰弱的老人家,那種滋味是兩個極端來的。
事實上,我們這輩50後(50歲以上),如果父母尚在,或其中一位尚在,半數年紀都應該超過80歲了。眼看家母的情況,「風燭殘年」這4個字就躍然紙上。我們可以做的,就是讓他們在人生的最後一程,減少孤獨,降低痛苦。多一點陪伴和多一點關注,勝過一切中西藥。
在我的WhatsApp群組中,有朋友傳來一篇短文,說是錢鍾書夫人,著名女作家楊絳,在她103歲時寫的一段睿智之言:《善待暮年》(錢夫人在105歲時離世)。
我沒有查證該文是否真的出自楊絳手筆,因為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中的道理,而這篇短文的視點是老人家本身,而我文章的視點則是子女本身,兩者正好互相補足,所以,我想跟大家享一下。
「花開花謝,潮起潮落,不經意間我們正走向人生的暮年。從呱呱墜地到兩鬢染霜,歲月的行囊裏裝滿了酸甜苦辣。接下來,在夕陽的路上能走多遠,取決於我們的體魄和心態。
在曾經的歲月裏,每個人都會有大小不一的光環,但這光環已是『過去式』。當光環退去,誰都是柴米油鹽,誰都是一介布衣。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
不要滿懷焦灼期待子女常回家看看,子女們有各自的生活和事業,他們像永不停歇的陀螺一樣,上有老下有小,『老』是夕陽,『小』是『朝陽』。
『朝陽』總比『夕陽』更令人關注和憧憬,這是動物繁衍生息的法則,是規律,誰也不能違背。記住,年輕人永遠比老年人忙。
人生,夫妻也好,母女父子也罷,不管是怎樣的水乳交融,心心相繫,每個人都是生命的獨立個體,因此,我們要學會在孤獨的時候給自己安慰,在寂寞的時候給自己溫暖。
老要有老的風骨,老要有老的優雅,正如春華秋實,四季輪迴,各有風采。
暮年是美好生活的開始,是一種從容,恬闊,悠哉遊哉的狀態。
寵辱不驚,去留無礙,微笑向前,善待暮年的自己。」
(iStock)
我們這班即將退休或剛退休的人士,也開始步入暮年的日子(距離風燭殘年應該還有一段時間),這條路能走多遠,就取決於我們的體魄和心態呢!
作者電郵:lkslo@yahoo.com
【你點睇?】當局料聖誕新年期間逾1300萬人次出入境,較去年同期大增。你對本港聖誕新年市道是否有信心?會否出境旅遊?►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