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7-03-09

中國政府不應該有增長目標

   在3月的全國人大代表大會上,李克強總理宣布今年的GDP增長目標為6.5%,經濟學家們照例對新的增長目標做一番點評,海內外媒體均有重點報道。

 

  增長目標6.5%,是自從北京公布每年的政策目標以來最低的,不過在筆者看來可能是這幾年比較現實的一個。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後工業化時代,投資增速放緩無可避免;在目前的全球經濟環境和國內生產成本之下,出口不景也會持續。叫一個中年人,像小伙子一樣跑步打球有點勉為其難(堅持鍛煉可以維持狀態,但那是另話)。降低對自己的預期,是對自己健康負責。

 

  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速度,自從2007年開始就偏離過去30年的趨勢增長率,那怕政府再努力地刺激經濟,投資增速依然在放緩。投資減速有周期性原因,有「去產能」的需要,但是最根本的還是中國的工業化發展到這個程度,基礎設施經過10年的井噴式建設,投資已經難以維持在之前的超高速增長水準了。但是政府為了維持增長目標,年復一年地通過貨幣擴張和財政擴張,人為地推高投資,稱之為曰「穩增長」。

 

  為甚麼要「穩增長」?高官們給出的一般邏輯是,維護社會穩定十分重要,需要保持一定就業的增長,所以經濟必須維持一定的增速。保增長目標始於朱鎔基內閣,當時提出來的「保八」並沒有在增長和就業關係上做過仔細的論證,增長目標的設定過程比較隨機。之後年復一年,增長速度成為政府的政績,近幾年經濟政策更被人為設定的增長目標所挾持。

 

  必須看到,中國的人口結構出現了重大的改變,消化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壓力已經大減,農民工的就業出路已呈多樣化趨勢。同時投資對就業市場的拉動作用不高,乘數效應愈來愈低。必須看到,投資是好事情,但是過度投資、不當投資對於經濟的長期穩定和可持續增長可能構成負面衝擊。必須看到,中國經濟的整體負債水準在新興國家中已經處於高位,近年通過居民部門增槓桿來幫助地方債務和房地產商去槓桿,在某種程度上是將經濟最強的一環綁在最弱的一環上,增加了火燒連營的風險。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政府沒有增長目標,也不會為達不到某個經濟目標勉為其難。筆者認為,中國政府也不應該有增長目標,政策更不能被增長目標所綁架。穩增長,不如穩就業。只要就業市場不出大的亂子,人為干預應該減少,讓市場有出清的機會,讓經濟有自我調整、自我修復的機會,通過釋放小風險來降低大風險出現的機會。

 

  本文原載於今周刊,為個人意見,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陶冬天下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中國 #兩會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回顧24 展望25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