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6
財爺,該仔細想想了
2月24日,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宣讀財政預算案,宣布將股票印花稅從0.1%提高到0.13%。這是香港1993年來首次提高股票印花稅,預計可以帶給庫房額外120億港元的全年收入。
消息甫出,港股暴跌。香港股票市值當日蒸發掉1.9萬億。與股票印花稅有關、最能體現香港國際競爭力的港交所一度暴跌10%以上,最後跌8.8%收市。
原想收獲120億稅收,豈知跌掉19000億市值,相信這是港府始料不及的。市場給了加稅一記響亮的耳光。上調證券交易稅,逆世界潮流,也與港府聲稱增強香港金融地位的講法格格不入。今年持續湧入的國內資金,也出現了罕見的淨流出。
股市上上落落、資金進進出出,都無需過度介懷。港府的政策意向和市場解讀之間落差之大,卻值得玩味。
作為經濟學家,筆者十分同情香港財政司長的處境,也明白他出此招的考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過去十八個月,香港發生了一系列事件,令經濟淪陷,百業凋零,失業驟增。港府為此動用了財政儲備,提供緊急救援,香港財政儲備因此大幅下降。
然而,疫情不斷,以餐飲、旅遊業為首的許多行業遭受沉重打擊,失業問題日趨嚴重。由於疫情經濟遭受摧殘的國家甚多,各大國紛紛採取QE措施,大力擴張信用,然後政府站在直升機上撒支票。礙於聯繫匯率,香港無法像美歐那樣印鈔票,公共開支不敢花錢,給市民們的救援金也只有區區5000元電子消費券。
哪怕就是這些,也讓財政司長十分擔心。香港必須要盡快回到平衡預算,不僅要節流更要開源。對於人口嚴重老化和嚴重依賴土地收入的香港,擴大稅基、穩定財政收入是必須的,最佳選擇一定是消費稅。但是在經濟嚴重不景、民不聊生的時候,打市民錢袋主意一定是政治上不正確的事情,以日本經驗看也可能有嚴重並長期的經濟後果。
於是目標就放在與底層市民關係最小、與消費關聯不大的股市身上。股市資金是沒有選票的,大家賺錢開心的時候也不會在乎那0.13%的稅。其實多收百十億稅,對於填補香港的財政缺口幫助有限,但是可以在心理上紓緩港府平衡預算的焦慮。
豈料搬起最小的石頭,依然砸到自己的腳,很痛。內地社交媒體對港府徵收股票稅普遍不理解,筆者多名朋友詢問,「香港是不是想錢想瘋了,要雁過拔毛?」財政司長的股票印花稅,投出的雖是一塊小石頭,正中的目標卻是全球金融中心。香港租金成本高昂,產業空洞化嚴峻,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差不多只剩下金融業了,金融業中一枝獨秀的就是股市。資金沒有投票權,卻有以腳投票的能力。
更尷尬的問題是,美國聯儲拼命印錢、白宮拼命花錢,與美元掛勾的港幣聯繫匯率卻封死了港府任何有力度的緊急救援計劃。1983年香港引入聯繫匯率時,香港處在動盪之秋,需要一個信譽度高的貨幣來錨定港幣;如今美國處在動盪之秋,聯儲在半年內印出了超過之前一百年印出鈔票的總和,美元的信譽正在破產,全球通貨膨脹可能抬頭,資產通貨膨脹更已經如火如荼般燃燒起來了。
過去的歷史顯示,小貨幣動盪而大貨幣穩定時候,聯匯制可以穩定小貨幣。小貨幣穩定而大貨幣動盪的話,聯匯制則會令小貨幣遭殃。筆者看來,聯儲必須要長期照顧已經嚴重失衡的美國財政。儘管中間會有周期性政策起伏,美國的擴張性貨幣政策可能在未來數十年長期持續。哪怕香港堅守其財政紀律,美元的無度發行遲早要連累港幣和港元資產。
財爺,請嚴正聲明港府無意改變聯繫匯率。然後關起門來仔細想想在美元信用破產的今天,聯繫匯率是不是符合香港最大長遠利益的安排。筆者看來,the peg has outlived its usefulness。
(本文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勸誘或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