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2 13:07:38

學生研扭毛巾機、太陽能模組 助長者生活更便利 促跨代共融

  社區長者需要人關心,年青人卻往往沒耐性,覺得長者行動緩慢、囉唆,要消除兩者誤會,其實不難。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在2016年起推行了名為「『智能長者』青少年科技大使計劃」,開放校園作為長者與青少年的落腳點,讓學生向長者分享科技應用知識;長者則擔任師友角色,帶領學生做義工,探訪其他年邁長者。參與的長者變得開朗,年青人亦從中學會體恤和尊重,各有所得。

 

同學研究以太陽能提高電動輪椅電池的續航能力,讓行動不便的長者可以走得更遠。圖為與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醫生合照。

透過計劃,同學與長輩導師打成一片,完全打破長幼隔膜。

 

  社區投資共享基金 (CIIF) 舉辦的「社會資本動力獎2018」,共有6個計劃獲獎。其中「『智能長者』青少年科技大使計劃」,是6個計劃推行機構中,唯一的辦學團體,由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推行,也是唯一一個以長者和青少年跨代共融為目標的得獎計劃。

 

教與學角色互換,部分長輩導師擅長數理,又就替學生補習。

 

  所謂「社會資本」,分六大範疇:1. 社會網絡;2. 社會參與;3. 資訊和溝通;4. 互助與互惠;5. 信任與團結;6. 社會凝聚和包容。簡而言之,「社會資本」就是人情味,只要大家不分背景、階級、年齡、種族和職業,共建協作平台,就能創造強大的社會動力,面對挑戰。所以「社會資本」,也是一個城市或地區的軟實力的一種。

 

長輩導師帶領探訪年邁長者。

長輩導師帶領同學做義工,出發為獨居長者清潔家居。

 

  由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推行的「『智能長者』青少年科技大使計劃」(以下簡稱「智能長者」),就成功藉科技交流打破長幼隔膜。學校在2016年起推行「智能長者』」,開放校園作為長者與青少年的落腳點,讓學生向長者分享科技應用知識,長者則擔任師友角色,帶領學生做義工,探訪更年邁的長者。

 

同學向長輩導師示範如何循環再造,結合科學原理,製作好玩的水箭炮。

紙飛機要飛得遠,原來都有竅門,一班長輩笑逐顏開。

 

  藉著相處和交流,參與的長輩導師透過認識科技擴闊了眼界,透過頻繁的玩戲活動和相處,學生也更了解長者起居的困難,對於與長者接觸培養出更多的耐性。結合科技知識,學生成功研發出扭毛巾機,方便長者梳洗,又利用太陽能模組,延長電池的續航力,讓需要電動輪椅代步的長者可以走得更遠。計劃讓參與的長者變得開朗,年青人也從中學會體恤和尊重,各有所得。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