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3/10/2019

見證風雨二十五年

  • 汪敦敬

    汪敦敬

    汪敦敬先生從事地產代理業30年以上,創辦祥益地產,認為中小企不要模仿大公司的經營方針,應發展屬於自己獨有的策略去開發藍海市場。

    撰寫樓市評論文章20多年,於2009年金融海嘯後認為市場會出現新的秩序及邏輯,主力撰寫有關新常態(new normal)文章,更強調在機會成本的法則下「買不買樓也充滿風險」甚至「不買樓的風險更大」!

    近年汪氏提倡「平民財技」,認為在波譎雲詭的世道中一般市民也應該講究理財的技術,故撰寫普羅大眾也能掌握的財技分享。

    汪敦敬經營企業的格言是「上善若水」,認為營商要「追求增值不求奪財」,祥益地產高度參與社區公益及慈善活動,融為一體!


    樓市點評

    本欄隔周更新

Photo: iStock

  恭喜《經濟通》成立二十五周年,回顧香港,二十五年來滄海桑田,不單穿梭了兩個朝代(殖民地的港英年代和回歸後的中國特別行政區年代),也見證了西方由盛轉衰和中國的崛起!

  

  1994年其實是危機四伏的年期,《經濟通》就在此時誕生。

 

  1994年6月,香港的貸存比率竟高達1.78,即是說,有1元存款便借了1.78元貸款出市場,比後來1997年的1.58更高(2019年則是0.74),這正反映了1994年借貸過高,金融體系資金也相對不足。

  

 

  而1994年底,香港的M3(泛指總存款量)只有2.07萬億港元,去到1997年是2.87萬億元,2019年7月是14.57萬億,大家會發覺,香港的資金從沒有中斷地增加,這正是香港多年來仍是福地的原因!也是香港多年來不斷面對衝擊仍可迅速回復的基礎。

 

  1994年美國加息,香港追隨,最優惠利率上升200基點至8.5厘,顯然美國於當時開始「剪羊毛」,是一輪的量化貨幣後的回收美元時候,在當時來説可以是改革的開放後的重要金融考驗,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兼人民銀行行長的朱鎔基採取了宏觀調控,大量的措施出場,包括當時人民幣在短期內也貶值三成。

  

  美元上升加息,人民幣貶值,香港股市由1994年1月最高的12599點反覆跌至1995年1月最低6890點,在這個風雨飄搖的大時代中美前哨戰,《經濟通》的誕生肩負了重要的責任,在這風高浪急的大時代,普羅大眾如何掌握?《經濟通》就在這時間誕生並貢獻了普及的專業服務,配合精準的市場數據,保持市場透明度,令市場公平分配財富,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經濟通》是做到的,二十五年來都得到口碑!

  

  最後1994年的風高浪急,就在香港持續的高GDP增長,當年GDP增長是5.5%,以及持續的資金流入增加,於是去到年尾的時候,1994年全年樓價仍有9%升幅,甚至乎在風雨中作了更鞏固,令到後來直至1997年樓價還可以再升57%!

 

  二十五年後的今日,香港面對著新的考驗,筆者用一個正面的態度面對,我認為香港人同樣可以在危難中建立更堅強的生命力,而《經濟通》同樣會陪伴我們走到風雨過後,恭喜《經濟通》及感謝它對香港的貢獻。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生死教育 | 禮儀師分享對生死的看法,修復遺體同時其實是修復家屬心靈► 即睇

我要回應10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吡吡發表於 2019-10-25 11:20 AM
  • #11
  • 香港真正小圈子選舉: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CDYsU5ybtk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9-10-17 05:58 PM
  • #10
  • 如果,這場史有前例的唔化大革命,不是由中國共產黨策劃,但是由香港政府配合,全港市民執行,用以從傍協助中國在崛起中,故事意傳給佢老美第一大國,等佢地齊齊自以為升上神枱,實情係豬頭丙嘅東方式狂熱病,嘿嘿嘿,將來史策,必將香港眾志成狂嘅功臣,留名青史!此亦所以習主席所言,在世界大格局中,天賜中国良機也!

  • 引用 #9 吡吡 發表於 2019-10-17 05:26 PM

    中國要崛超超越美國,乃至超越整個西方世界,單憑中國自身努力奮鬥,是遠遠不夠的;尚欠什麼呢?欠的就如香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吡吡發表於 2019-10-17 05:26 PM
  • #9
  • 中國要崛超超越美國,乃至超越整個西方世界,單憑中國自身努力奮鬥,是遠遠不夠的;尚欠什麼呢?欠的就如香港目前的,西方極其自滿的,已混亂不勘的嚇人民粹,當然不是希望這種民粹出現在中國,而是,今天香港出現的民粹,天賜良機地,先出現在香港,再榮光照耀到整個西方世界去!也就是說,一場西方最有價值觀的文化大革命,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去到整個西方世界去吧!那裡有你們要的最有價值民主自由,當你們發覺路走到盡頭時,看看你們能不能,以改革三十年就可以回復到原來正常的日子吧!那時中國已崛起,會有好多好多東西,等着你們學的!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19-10-15 01:01 PM via mobile
  • #8
  • https://h5.qzone.qq.com/mqzone/profile?hostuin=908961321&no_topbar=1&srctype=10&stat=&g_f=2000000209

  • 引用 #7 GreatChinese 發表於 2019-10-15 12:59 PM

    今年的諾獎得主,知道評委已經墮落到不知所謂的地步了。那些實驗經濟學的謬誤暫且不論,哪怕頒獎也該給那些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19-10-15 12:59 PM via mobile
  • #7
  • 今年的諾獎得主,知道評委已經墮落到不知所謂的地步了。那些實驗經濟學的謬誤暫且不論,哪怕頒獎也該給那些獨樹一幟的人。雖然我自己不搞福利經濟學也不認同,但是Arnold C. Harberger在生產函數、彈性係數方面已經是後無來者,著名的“HarbergerTriangle”在教科書裡多年了。還有大行其道的Econometrics,一代宗師難道不是Dale W. Jorgenson嗎?他也在哈佛,還擁有哈佛最高級別的University' shighest professorial posts。給他的徒子徒孫也不給他?諾貝爾經濟學獎看樣子真的已經跟諾貝爾文學獎一樣:是個“笑話”。應俊耀經濟學炸藥獎取消算了,我國讓十億人口脫貧致富,最有資格拿獎。我看到一個神評論:嗯,實驗性的。實踐性的呢?跟最近瑞典環保小女孩罷課搞環保有得一拼,一個靠嘴炮,一個躲實驗室這象牙塔里。奇毒這個獎可以叫“政治正確獎”比較合適李傑扶貧獎不頒給中國人,真是笑話報導說的是減輕貧困,應該給鄧公我正解!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hongkonger發表於 2019-10-9 11:39 AM via mobile
  • #6
  • 人與人之間雖有即時的通訊科技,但親人之間的坦誠對話卻萎縮了!
    這種不確定帶來不安全感,不安全感帶來焦慮,身心不能踏實,人的自我保衛本能啟動,他會變成自私,同理心下跌,公德心下降,他會短視,不會宏觀思考,他只會注重短線效益,寧願一鳥在手,也不要衆鳥在林。他心情不安,他浮躁了!,
    我們由Age of Uncertainty進入Age of Anxiety.
    香港人成為I phone的I,也不願成為We chat的We.
    但人畢竟是群體動物,他做獨行俠太久,偶也要別人認可,在互聯網世界,需要認同感將人推向相似群組,推向同自己理念相似的群體,即使這理念和自己家國種族膚色有衝突,也顧不上那麼多了。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hongkonger發表於 2019-10-9 11:35 AM via mobile
  • #5
  • -是什麼**某種原因**令現代香港人失去自信自尊心Self-esteem呢?
    愚見是隨着資本主義踏入成熟期,追求資本的回報輾壓了傳統,道德,家庭,人際關係,社會組織。尤其是科技互聯網年代,資本更上層樓,成為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地運作,無遠弗屆,無處不在,能跨國,能跨時區,配上全球化趨勢,資本已上升到神祇的地位。
    但這個跨國跨時區的資本仲唔夠,祂在互聯網的助力下,進入各行各業,冇一種行業不受互聯網的攻擊---由5G可以遠程做即時精密的外科手術到AI取代大量中層工種,尤其是可以將工種內的知識程式化,將重復性高的工序用機械人完美代替,例如中階的白領工種: 會計,文書,法律,後勤等等。
    我們ㄧ早已踏入了J K Galbraith的不確定年代The Age of Uncertainty,無ㄧ件事情是可以確定了:---
    由長工到散工,由穩定月薪到寅吃卯糧,由天長地久到曾經擁有已足夠,由綿綿不斷感情到What'sapp 說分手,由男主外女主內到角色互換,由金字塔式嚴密組織到扁平面甚至鬆散到Be Water各至爬山,過河卒各有各做,由大台到各領風騷,由壟斷知識範圍老師到Google Wiki範式轉移才是導師,由權威父系家庭到各睇手機的疏離關係。
    所有以前傳統美德關係都被"私了"=被自我自私代替了。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hongkonger發表於 2019-10-9 11:32 AM via mobile
  • #4
  • All social disturbances and upheavals have their roots in crises of individual self-esteem, and the great endeavor in which the masses most readily unite is basically a search for pride.
    ----Eric Hoffer--The Passionate State Of Mind, and Other Aphorisms (1955)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hongkonger發表於 2019-10-9 11:27 AM via mobile
  • #3
  • ㄧ個擁有自信自尊心Self-esteem的人,他的行為舉止是理性不極端不偏鋒的,但這種理性行為,卻需要個人無時無刻的自我控制,自我約束,這種自控自約證明了我們是人不是野獸的分別。
    當如果因**某種原因**,這自信自尊心不再或被削弱時,這時候人就會充滿憤懣,他會厭惡那軟弱無能的自我 Self-loathing(不能自控自約),而轉向追求自傲和傲氣傲慢Pride,來代替自信自尊心。
    所有社會動亂其實就是群體個人內心深處的自信危機,而令這些群體共鳴就是追求這種個人的自傲和傲氣傲慢Pride。

    The individual on his own is stable only so long as he is possessed of self-esteem. The maintenance of self-esteem is a continuous task which taxes all of the individual's powers and inner resources. We have to prove our worth and justify our existence anew each day. When, for whatever reason, self-esteem is unattainable, the autonomous individual becomes a highly explosive entity. He turns away from an unpromising self and plunges into the pursuit of pride — the explosive substitute for self-esteem. All social disturbances and upheavals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19-10-3 11:58 AM
  • #2
  • 没有石老师的經濟通還是经济通吗?

    香港今天和從前也好不一樣!
    1.今天的社会福利更加腐蝕民心意志
    2.民主分權亂象不止

    因此香港和etnet的可見未來,我是不敢看好的。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