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2023
WURE AREA展覽「Without a Trace」:曾經帶有溫度的明鏡,也就被冰冷的暗箱所囚禁著
人們在萬變的世界中渴求不變,嘗試抓緊正在流逝的光陰。他們在山頂立起旗幟、在分手時把對方抱緊,我們明白到有一些事情是無法被改變的。人類要求一個結果,但是從來都不會強求。位於九龍灣的獨立藝術空間WURE AREA帶來展覽「Without a Trace」,由香港藝術家Yan Au、Karry Cheng、Ko Tat Kuen、Yammi Lam、Pang Ka Wai及Tong Ka Man Karmen,以一系列的裝置、影像及雕塑作品,記錄一些在社會上不能磨滅的痕跡。
明鏡與暗箱
展覽的設計彷彿營造為一間將要被暴風雨所摧毁的房子,其中曾經留守的人們都早已撤離了,留下來的就只有是他們僅有的信念。展覽的開首部分以倒敘手法帶出主題,在入口處擺放著Ko Tat Kuen主要以銅片和磚頭所製作而成的作品「Sorry for my uselessness.」及「Aftermath」,兩件作品所呈現的場景猶如葬禮;微風吹拂了後者的銅片而隨之擺動,當中的形態就如鞠躬一般。位於左方的影像作品系列「Keep the Warmth」,由Pang Ka Wai以紅外線熱影像儀,拍下雙手在接觸時候的溫度變化的照片,似是亦在呼應右方暗黑通道內Tong Ka Man Karmen的裝置作品「Wallpaper」及「Bury us amd we will be the nutrient of our land. I」;藝術家在鏡子的表面貼上皮革,當中所呈現的形象就好像把一個人噤聲一樣。曾經帶有溫度的明鏡,也就被冰冷的暗箱所囚禁著。
溶化了的刺蝟
展覽的後半部分由Karry Cheng的雕塑作品「Where to begin?」及Yammi Lam的裝置作品「Distance」作為轉折,無形的風和蔷薇的刺在藝術家的手中具象化,似是在暴風雨來臨的前夕作出提醒。展覽最後部分的作品「Please HOLD me before I’m gone」由一道屏風所間隔著,Yan Au塑造了看似是囚室的房間,桌上的鐵製飯盒內,有著一顆人形造型的冰塊在其中溶化。藝術家亦邀請觀賞者把冰塊放在掌心,以感受它所賦予的溫度。有時候我們想要拯救一些人和事,但同時亦忘卻了自身帶有著傷害的本質,就像那一個「刺蝟困境」的悖論一般,總有一方會受到傷害。
熨斗的煙霧
空間盡頭的窗户被窗簾所遮蓋,以拍攝公園為題的錄像作品映照在其中。窗外的微風吹動著簾幕,呈現了幾道記憶上的摺痕。人們的指頭因為冰塊的溶化而浮現了皺褶,但是卻並沒有出現公園的影像。就如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在「暴風雨」(The Tempest)的第五幕中寫下:「恰似晨曦暗襲昏夜來消滅黑暗一般,他們的感覺就要開始驅散蒙蔽理智的迷霧。」(And as the morning steals upon the night, / Melting the darkness, so their rising senses / Begin to chase the ignorant fumes that mantle / Their clearer reason.)帶有棱角的傷痕被社會製造的熨斗所磨平,輕盈的煙霧是帶有著重量的。
「Without a Trace」
日期:即日至1月28日
時間:周五至周二(13:00—18:00)| 公眾假期除外
地點:WURE AREA 九龍灣宏照道11號寶隆中心B座7樓07室(臨興街入)
查詢:www.facebook.com/wurearea
參考文獻
梁實秋(譯)(1990)。《莎士比亞全集》(原作者:William Shakespeare) 。台北:遠東圖書 。(原作出版年:161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