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2018
《廣告牌殺人事件》無定向喪心病狂的救贖
本周公映的《廣告牌殺人事件》(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可謂是獎項加持,不但在威尼斯影展和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獲得最佳劇本和觀眾票選大獎,更在上周公布的金球獎成為大贏家,看來奧斯卡可望再下一城。
廣告牌沒有殺人,而是成為單親媽媽控訴的工具。Mildred的女兒被姦殺,7個月後仍未找到兇手,Mildred便買下事發公路的三塊廣告牌,控訴警方的辦事不力,希望早日尋得兇手。
永遠猜不到下一步的黑色幽默
「無定向喪心病狂」可謂是本片最佳的形容詞,觀眾無法猜到劇情的走向,以及故事的氣氛。7個月仍未能夠尋得兇手,小人物無力的控訴,然而,本片充滿著黑色幽默,對白字字珠璣,令人忍俊不禁,同時亦能感受到同樣的悲痛。
由三牌廣告牌引發的一連串的事件,說是尋兇不是尋兇的故事;本來以為是控訴高牆的故事,發展下去雖然火藥味濃,但其實又不止於此;看到最後,你會發覺這其實是一個關於救贖的故事。
峰迴路轉的設定並不等於故事完全跑掉,相反,《廣》的故事結構紮實,環環相扣,勾劃著仇恨引發的連鎖反應,把幾種矛盾的情緒具體地展現出來,是部追看性高的故事。
沒有善惡只有瘋癲
如果要籠統地形容角色,應該只有瘋癲,全靠他們才能推進喪心病狂的劇情。看畢電影後,不禁輕嘆一句,電影無個好人,主要角色都行惡,但想深一層,電影所刻劃的並不止於分辨善惡,而是細膩地描寫行惡背後的原因。
痛失女兒的母親和暴躁的警員行惡其實是隱藏著內心的傷口,以及作為情緒的出口。Mildred控訴政府的官僚,不如一般雞蛋對高牆的角色形象,她不是正義使者的化身,後段蠻不講理的復仇行動不過是對女兒身亡的愧疚。Dixon是黑警無誤,但他一直受著母親的擺布。
當劇情推到瘋狂時,你會對這兩個角色感到同情。廣告牌被燒時,Mildred的奮不顧身去守住包含著她希望的廣告牌;改過自新的Dixon不顧一切地緝兇,滿心歡喜以為中了警長的預言,可謂還是失敗告終。
結局雖沒有明確的出口,但仍能夠讓他們得到救贖。起碼,我離開戲院時,還是感到那一絲安慰。
電影預告片:
【你點睇?】民主派初選案,45名罪成被告判囚4年2個月至10年不等,你認為判刑是否具阻嚇作用?►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