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2/2018
成與敗都不是終結
還有幾日就過年了。新正頭親友見面,少不免會講聲:恭喜發財,萬事勝意,如意吉祥!
在人人都渴望成功、順利的時刻,我想到在近來上映的電影中的一句話。電影是《黑暗對峙》 (The Darkest Hour) ,在全片結束時引用了邱吉爾一句話:
「成功不是終結,失敗不是終結,唯有勇氣才是永恆。」
說成功與失敗都不是終結,可能與大部分人的處事態度相反,一般人觀念是以成敗論英雄,成者為王敗者寇;在考慮一件事情做還是不做的時候,所考慮的也是成功還是失敗。占卜命相之盛行,是因為人總想估算得失成敗。
電影的背景是二次大戰爆發不久的時勢。1938年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英國張伯倫政府保持沉默。接著,德國威脅要進攻捷克,張伯倫和法國總理達拉第和希特拉簽署《慕尼黑協定》,允許德國吞併捷克的蘇台德區,只要求希特拉不再發動戰爭。但綏靖政策沒有使納粹滿足,反而刺激他更肆無忌憚。1939年9月,納粹德國同蘇聯簽署《互不侵犯》條約後,即入侵波蘭,英國被迫對德宣戰。奉行綏靖政策的張伯倫下台,主戰的邱吉爾接任。接著出現德軍催枯拉朽橫掃歐陸的軍事強勢,數十萬英軍被困於鄧寇克海灘,前面是大海,後面是簡直無堅不摧的納粹德軍強權,被困的英軍眼看若不投降就會全軍覆沒。沒有人看到納粹德國內部存在任何反對力量,也不覺有腐敗,而是像鐵板一塊般的穩固堅強。權衡利弊,與德軍戰就幾乎必敗,議和是理性選擇,於是英國國內議和之聲又響起。邱吉爾徘徊在國內國際巨大壓力和自己內心的掙扎中。
《黑暗對峙》刻畫的就是他接任後幾個月內,他一面為保存勢力而指揮鄧寇克大撤退,一面克服國內議和派和美國繼續不介入的惡劣形勢,呼喚全英人民血戰到底,電影原名是「最黑暗時刻」就是這意思。
儘管當時形勢顯示,議和是理性選擇,但議和就擺明要接受納粹德國提出的條件,就意味整個歐洲,實際上代表世界文明,都屈服在法西斯鐵蹄下。這是彰顯公義的時刻,不是權衡得失的時刻。邱吉爾說:「繼續拖延、折衷和自我安慰式的權宜之計的時代已經接近尾聲;取而代之的,我們將開始生活於其後果之中。」不願生活在納粹鐵蹄後果中的英國人民,在地鐵中給邱吉爾鼓勵,使他相信,即使英倫三島失陷,也要戰鬥到底。
邱吉爾說,在戰爭和屈辱面前,選擇了屈辱,之後你仍須面對戰爭。綏靖政策已經證明屈辱只會使狂徒更貪得無厭。
在英軍成功徹出鄧寇克後,邱吉爾發表演講:「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絕不投降;即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征服並陷於飢餓之中……我們在海外的帝國臣民,也會繼續戰鬥,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認為適當的時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來拯救和解放這個舊世界。」
失敗不是終結,本土被征服,海外還會戰鬥。成功也不是終結。失敗與成功會交替出現。
怎樣解釋邱吉爾說的「唯有勇氣才是永恆」呢?
個人或社會,都追求幸福。但甚麼是幸福人生、幸福社會?
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說:「幸福的秘密是自由,自由的秘密是勇氣。」
幸福的秘密是自由,而不是名成利就。自由,就是在社會共同規範下,從言行到思想的「從心所欲」狀態。自由與奴役,是人類社會的永恆矛盾。歷史上所有戰爭都是自由和奴役的戰爭,人類絕大部分的社會關係都是自由和奴役的關係。許多人一生都得不到自由,他們或者生活在專權政治的壓迫下,或者生活在別人的期待中,失去自我,不是依從自己的意志做人,不再有真正屬於自己的言行而只是遵循別人期待的言行。沒有自由的人生,不是自己的人生,不是幸福人生。
自由的秘密是勇氣。人要得到恆久的自由就要有恆久的勇氣,即使是一個自由社會,個人或群體的自由也要有恆久的勇氣,時刻警惕自由會被奪去。
在人生路途上,成功與失敗是交替出現的。許多人都熟悉的一句話,是失敗是成功之母。但現實中有更多人在失敗之後就一沉不起,因為他視失敗為終結。更多人取得一定成功之後,往往得意忘形,做了超越自己能力和才智的事,也就是在沒有自知之明的情況下,以全部聰明去證明自己愚蠢。於是成功成為失敗之母,因為他不知道成功不是終結。成功與失敗都只是人生的過程。
新歲前夕,藉電影《黑暗對峙》的話,和古希臘的名言,敬奉各位:成功不是終結,失敗不是終結;幸福的秘密是自由,自由的秘密是勇氣,因此,唯有勇氣才是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