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2/09/2020

抵押藝術品?藝術品金融不為人知的內幕

  最近十年八年,中國大陸出現了一個新名詞:藝術品金融。這種新興的融資渠道,簡單的說是將藝術品抵押給銀行或財務機構貸款,與抵押樓宇貸款相似,問題是樓宇不會是假的,借貸人斷供,銀行可輕易將樓宇没收拍賣,收回成本;藝術品市埸卻是假貨充斥,藝術品鑑定並不容易,尤其是書畫。借貸人不還錢,銀行或財務機構唯一收回成本或獲利的渠道只有將抵押品送拍賣一途,就算抵押品是真的,也不一定成功拍出或拍出一個理想價錢;如是假的,更會血本無歸。既然藝術品金融風險這麽高,為甚麽還有銀行或財務機構參與其事?箇中當然存在很多不為人知的内幕!

 

王雪濤  花卉四屏   來源:上海元貞

估價800,000-1,200,000人民幣

2017年成交價:5,520,000人民幣

 

  今年9月22日,上海元貞的中國書畫專場將會拍賣335件書畫作品,據說其中六十多件是藝術品金融框架之下的抵押品。這批拍品抵押給那些金融機構,拍賣公司沒有說,受委託大力宣傳的藝術媒體也沒有透露,只是強調這些拍品的估價僅僅是市場價格的2至3成,有意撿漏的買家不妨買買買。

 

  這件事透著一點蹊蹺,因為其中很多抵押品是名家作品。這些名家作品進入拍賣市場相對容易,成功拍出的機會亦比較高。原貨主選擇不送拍,卻抵押給金融機構,收回市價2至3成的貸款,隨後「斷當」,令自己在價格方面蒙受損失,於理不合。再說,金融機構不將這批「斷當」的抵押品送去一線的拍賣公司拍賣,謀求合理回報,卻將它們送去一間二三線的拍賣公司拍賣,不禁令人懷疑金融機構與拍賣公司之間是否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

 

  藝術媒體強調這一批抵押品的拍賣一定不會出現惡意頂價的情况,因為金融機構收回成本已經心滿意足,沒有任何動力去頂價。藝術媒體的說話當然不可信。商業機構每做一椿買賣都會追求最高的利潤,不會眼白白讓普羅大眾以估價將抵押品買走。金融機構縱使不會惡意頂價,也會與拍賣公司協商,將底價Reserve提高,令到出席拍賣會競拍的買家吃不到仙丹(撿漏)。

 

吳湖帆  行書七言聯  來源:上海元貞

估價250,000-350,000人民幣

2017年成交價:862,500人民幣

 

  這一起拍賣亦非常耐人尋味。藝術媒體強調「藝術金融的藏品,絕大多數都是在幾年前經過線下大拍的市場檢驗,而在作為金融抵押品的時候,機構還進行嚴格的品質把關,因此,這樣的藏品在真偽和品質上要比起其他藏品更有保證」。藝術媒體的說話永遠以自身和僱主的利益為先,因此並不可信。大拍出現假拍、拍假的事並不新鮮,亦是眾人皆知的事。金融機構有沒有對書畫作品在真偽方面的把關能力,我認為沒有。中國大陸的金融機構連黄金抵押品究竟是真是假也搞不清楚,被一幫騙子騙去以百億元計的金錢,何況書畫這麽具爭議性的項目!當然這是個別事件,但甚多金融機構內部普遍存在利益輸送、貪腐問題也是不爭的事實。

 

  另一點值得關注的是抵押品的「所有權」問題。拍賣公司並沒有明言拍品的「所有權」是否已經釐清、法律程序是否已經完成,因此,參與這一埸拍賣的競拍者最好還是問明白拍賣公司關於「所有權」的問題,無謂令到自己給人利用,空歡喜一埸!

 

  我在想,這一批抵押品會不會是金融機構一早以賤價賣給關連的第三方,再由第三方送拍?拍品拍得好價錢,相關人士全部分紅,就算抵押品以底價Reserve成交,第三方投資方也不會蒙受金錢損失。這不是陰謀論。十年八年前有中間人找我,跟我說某銀行有一批瓷器抵押品「斷當」,可以成本價賣給我,再由我將抵押品送到他們指定的拍賣公司拍賣,所有扣除成本後的利潤由雙方瓜分。我懷疑是一個騙局,沒有理會。

 

  此文上載之時,正是這一批六十多件抵押品拍賣之日。這批抵押品最終能否順利拍出,以甚麽價錢拍出,我拭目以待。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國畫 #水墨 #藝術 #拍賣 #藝術媒體 #Art & Culture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