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11/12/2014

余仁生石柱為何出現在尖沙咀?

  位於九龍公園入口的食環署食物衛生教育及資源中心門前,放置了一對愛奧尼克式石柱,相信大家不知它從何而來?

余仁生總店石柱

中環中心

  故事發生在1993年,筆者路經余仁生總店,即中環中心的前身,見地盤工人忙於拆卸正門的石柱紋飾而感到可惜;忽發奇想要把這些舊建築組件留下,並即時叫那些工人要小心拆除,工人沒有質疑我的身分,並小心翼翼,乖巧處理。

 

  我隨即往新店找店主,輾轉找到余仁生的後人,垂詢接收該等石柱牌匾的可能。對方知我用心正當,叫我轉問新業主,即當時的土地發展公司。再與其總裁洽談同意後,並問准該新項目的建築師,终於可以取走這本應被棄置的歷史遺物。 總共有四根石柱及石雕牌匾,如何移走這千斤重的「垃圾」呢?之後又如何安置呢?

環境衛生教育中心

  要多謝建築署古物組的林社鈴先生拔刀相助,願意安排承建商把這沉重的石材移走。另一要多謝的是當年的科學館館長戴明興博士,給空間暫為寄存。因為我的計劃是,將一對石柱放置於計劃中的「衛生教育及資源中心」門前,地點是九龍公園的彌敦道入口處的舊兵房;惟當時尚未獲業主,即香港市政局及市政總署審批設計方案,不敢越俎代苞。

 

  當時市政局大部分議員,對保留舊兵房以改作衛生展覽中心的方案興趣不大,幸得市政局衛生教育委員會主席梁秉中教授支持,才令這座兵房得以幸存。既然可以保留這幢歷史建築,余仁生石柱的重置便水到渠成,理據是:「余仁生是著名中藥店,與衛生教育息息相關」。由於獲得石柱的過程不涉額外支出,終能設置於該中心的正門。該建築項目亦獲得香港建築師學頒發「會長獎」。

前九龍街市

  從以上事例,只是發生在二十年前,不難理解那個年代的菁英,在意識形態的薰陶下,普遍對舊建築沒有感覺,尤其認為兵房建築簡陋,不值得為此失去重建新廈的機會。惟在力保平庸的舊兵房期間,在不遠處,前水警總部背後有一座1911年建成的前九龍街市被推倒。若然能保留下來,與水警總部連成為一群很有風味的尖沙咀舊城區,將會有更高的旅遊價值。只怪當局沒有認真思考這些長遠利益,只顧賣地賺眼前一筆,白白損失了百年難遇的寶地。更無奈是,當時沒有强烈聲音要保留這幢優美歷史建築,一直到九七過後,社會上的意識形態突然轉變……

 

  原因是,在回歸前,大家的心情都在移民外國,有誰關心舊建築何去何從。所謂「歸屬感」,卻是九七之後才出現的新思維,對承繼港英年代政策的特區政府官員來說,於回歸後,怎料同樣是處理拆舊迎新的「德政」,會引發包括遷拆天星碼頭及皇后碼頭等社會抗爭事件,弄致軒然大波。

 

  時代已轉變,香港人終於醒覺這再不是「借來的土地,借來的時間」;要愛惜自己的一磚一瓦,更何況是盛載著歷史的百年建築!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Festive Cheer is in the air

You May Also Like
#Art & Culture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回顧24 展望25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