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19/02/2015

尋找山頂傳奇(上)

  山頂是「非富則貴」人士的特區,源自港英政府在一八九八年頒佈山頂「歐式住宅保護條例」特殊政策所致。山頂屬西洋人士居住,地契條文界定建築需以歐式設計,由此發展成一個獨特的傳統歐陸風情社區。

 

  隨著香港九七回歸,華洋巨賈互換位置,山頂建築風貌面臨轉變。由於山頂土地異常矜貴,新業主深明重建有價,不傾向保留原來的古雅舊居,紛紛把大宅重建甚至分拆,改建成為昂貴材料鑲嵌的排屋,售價不斷破頂。山頂變身,已是無可避免。

 

  撇除不平等的歧視條例,單從建築藝術本位來欣賞山頂地域的西洋古典建築,確是賞心樂事。尤其在盧吉道環山徑上,仍遺留著十幾幢傳統西洋建築,據了解,亦在計劃重建的日程當中。有見及此,筆者為挽救山頂的舊風情,於二零零九年在離開政府職務之前,低調完成一項鮮為人知的「歷史任務」,範圍包括山頂廣場、柯士甸公園、前港督山頂别墅更亭、同樂徑、盧吉道環山徑及建議興建山頂古蹟遺址館,後者胎死腹中,要留待下回細說。

 

  這帶有懷念殖民地色彩的設計在政府內未有遇上阻滯,間接否定坊間有關「特區政府要消滅殖民地文化」的陰謀論調;反而有泛民議員質疑「山頂改善工程」為何要參照西方傳統建築風格?是疑惑內有玄機,還是擔心仿舊的建築會變成假古董?這是可以理解,更不容許設計團隊在整個工程中掉以輕心。

 

  設計旅遊區的理念,是探究每一區域的歷史與文化元素,以「不經意」手法呈現該區的故有風采。眼見山頂的原貌即將消失,筆者惟有借「山頂改善工程」,強化或回復昔日山頂的歐陸風貌,目的是讓年青一代知道山頂那段頗長歷史的特有景色。相對於天津的大量重建西洋古典式建築,這個「復古」山頂的小念頭,只屬於尊重歷史的精神符號而已!

 

變身前:

涼亭

公廁

街燈

欄杆

花圃

 

變身後:

涼亭

公廁

街燈及欄杆

花圃

  設計上如履薄冰,避免過分矯揉造作,不多加新建築物,是這項工程掌握的要點。方法是將原有不協調的涼亭、公廁、街燈、欄杆、花圃等設施,不經意地回復舊英式風格。因為沒有甚麼「一步十景」的要求,令空間沒有壓迫感,便不會有人為堆砌的感覺。山頂的居民對這次工程的取向,由之前的反對變成支持,投訴人化敵為友,是意想不到的皆大歡喜。筆者提議大家借新年假期到山頂登高 - 悠閒漫步在綠野青葱,靜悄悄觀賞歷史遺留下來的山中傳奇。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講講常見年輕人理財問題!想「人有我有」?認可理財社工分享理財觀念小秘訣!► 即睇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Art & Culture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