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2021
一張全白色畫的意義何在?黃秋生告別作《Art呃》,帶領觀眾嬉笑怒罵審視藝術價值
我經常覺得,在任何人或事物上都可找到美學角度去欣賞,例如戲劇的服裝到舞台設計就往往是種含蓄表達手法。最近看了神戲劇場的第七部作品《Art呃》,黃秋生、陳淑儀、朱栢康三位主角仿佛在邊講故事、邊問問題,觸發觀眾很多思考,而藝術審美正是此劇的一大命題,相信不論關心藝術與否的觀眾,也會墮進三人所建構的批判漩渦……一百萬一張白色畫,你又認為值得嗎?
雖然故事設定是偏向寫實風格,但真實並不等於如平凡,三個都市人的造型亦可以互相呼應,由裇衫、馬甲到西裝褸等所有服裝,都圍繞著藍及灰色調子,衣衫面料盡是麻質或人字紋等充滿質感的表達,配合場景上帶earth tone的家具、牆身設計,展現藝術收藏家的一點品味格調。
視覺語言以外,觀眾最大感受應該是角色之間的拉扯張力,一幕幕挑戰友情底線的嘲諷謾罵、尖酸刻薄卻又喜感十足。三位好友爭論藝術品的價值,一個喜歡現代抽象畫,一個喜歡傳統風景畫,剩下那個就只能做個騎牆派。其實要將「現代 VS 傳統藝術」這樣小眾議題搬到舞台實在好不容易,普遍人也可能覺得藝術這回事虛無縹緲不太有趣,黃秋生、陳淑儀、朱栢康可是用上精湛演技來幫助觀眾擁抱藝術,深入淺出。如果要再精確一點的話,劇裡的情況應該是「後現代 VS 現代藝術」,因為陳淑儀那張白色畫只著重意念並擺脫了一點形式,偏向Conceptual、Post-modern的產物,而黃秋生那張風景畫屬impressionist之作,印像派乃現代主義抬頭的起點,算不上很傳統,個人認為若拿張再老派一點的畫來比較會更鮮明(風景畫已太有個人思想表達、太現代了)。
不知道以上設定是否純粹忠於法國編劇Yasmina Reza的原著,而在某些部分筆者也真的感受到文化差異,例如黃秋生的角色很在意朋友對他投放的時間感情、重視程度、心裡排名等等,這點矯情出現於三個大男人的世界,令筆者有一剎那會錯意了……或許原著女作家是有心營造這局面吧。黃秋生亦曾於訪問中透露自己刻意淡化了角色這一面,怕觀眾誤會是同志劇,原著法國劇本其實是更加鐵漢「柔情」的,不禁令人想像如果變成全女班演出又會是怎樣效果。
劇中最中心的議論在於藝術批判,雙方各持己見,你說美,我說醜,正如陳淑儀結尾的對白所言,其實沒甚麼討論空間。想一想,這種終極對立的情況實在可以投放在很多事物上,如不同立場、不同取態……基本上就是無止境的爭辯,但今時今日我們大概看得很有共鳴吧(如果仍有權利去爭)。到最後看著黃秋生仿如接受恩典、走進一度光裡離開,觀眾們難免充滿傷感,仿佛香港要失去這個頂尖演員了,今年這地方實在失去了太多,在場每位亦期盼見到奇蹟「復出」的身影。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