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8-06-20

解決交通堵塞要靠「數據」

  香港交通擠塞問題嚴重,在上下班高峰時段,各隧道和主要幹道常常出現綿延不絕的車龍,有巴士司機稱,平時一分鐘車程,遇上大塞車可塞足一小時,「郁都唔郁一下」。道路堵塞不但浪費出行者的時間,還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經濟損失,需要正視。

 

有研究指智能交通系統能使現有公路使用率提高15%到30%。(iStock圖片)

 

政府想動「智慧出行」惟操作方法落伍

 

  香港市區發展已經十分稠密,受限於土地稀缺,要擴闊道路已經十分困難,我們更不可能一直靠興建更多道路來應對人口及車輛的增長。如何讓大量車輛和行人共用有限的路面,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事實上,不少地區已經開始研究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和衛星定位系統等科技,建立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管理系統,以助市民預先了解路況,設計最佳出行路線,有研究更指智能交通系統能使現有公路使用率提高15%到30%。

 

  特區政府在《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中提及會推動「智慧出行」及更有效地發放交通運輸資訊,其中的建議措施包括於2020年在香港所有主要幹道安裝約1200個交通探測器,以及安裝車內感應器讓駕駛者接收實時交通資訊。雖然政府願意,改革傳統交通系統值得嘉許,但實際操作方法未免太過落伍。

 

  這些地面傳感器,例如攝像機、地磁感應器和線圈檢測器等,安裝和維修成本較為高昂,需要設置大量裝備在道路旁才能達到全面收集數據的目的。相反,透過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能有效彌補地面感應裝置覆蓋範圍不足、數據單一的問題,透過高精準度的導航系統和車輛定位系統分析路況,從而得出每條車道的擁堵情況,而車輛將會被導向車流順暢的路徑,舒緩交通擠塞,做到全面覆蓋的道路監察。

 

車聯網技術 建構實時互動地圖

 

  除此之外,利用車聯網技術(Internet of Vehicle)亦能有助減輕交通阻塞。隨著科技進一步發展,不少汽車都具備網絡連接功能,車輛已經不單只是被單方面偵測及定位,還具備與外界裝置互動,運用衛星定位、無線網路通訊和數據處理等技術,與其他汽車和道路環境,甚至交通系統進行資料傳輸,建立人、車與道路之間的聯繫。

 

  有專家指出車聯網的其中一個重要價值,在於進一步發揮移動定位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的優勢,透過汽車與外界的數據互動,統一整合道路上的所有數據,建構成近乎實時互動地圖。

 

  日本早在2004年便開始制定智能道路(Smartway)計劃和智能汽車(Smartcar)計劃,以綜合自動化道路技術建立高效的交通系統。在設想中,這條道路將會有先進的通信設施不斷向車輛發送各種交通信息,以便車輛進行自動駕駛,而汽車也會向控制中心回饋實時交通數據,實現智慧化交通管理和交通流量控制。

 

助訂貼地交通政策 擺脫塞車塞到暈

 

  有了收集不同數據的途徑後,政府便應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通過不同媒介發放相關實時交通資訊,為使用者計算出最佳的出行路徑,協助市民掌握即時路面使用情況,避開擁堵路段,而通過建立數學模型,我們甚至能夠預測特定時段和路段的交通情況,更快、更有效率地到達目的地。這些數據,例如不同時段的交通流量和交通黑點等,也能有助政府制定更貼地完善的交通政策,提高政府的決策能力。

 

  我們城市的交通系統存在大量尚待開發的數據,包括一些靜態交通信息,例如道路交通網絡地理資訊、公共交通工具客運資料、停車泊位數目和分布等,以及一些透過衛星和其他傳感設備收集的動態交通數據,只有好好整合和運用這些資訊,我們才能真正邁向智慧出行,擺脫日日塞車塞到暈的慘況。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更多容我細說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車聯網 #大數據 #移動定位服務 #科技 #智慧出行 #容海恩 #智能道路 #智能汽車 #智能城市 #塞車 #交通擠塞 #塞到暈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