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6-04-18

聯想巨虧,中國高科技企業應該反思甚麼?

  據媒體報道,在2015年末,中國兩家標誌性的製造企業——華為與聯想高下已分,一家已經稱王世界,並正蒸蒸日上,另一家虧損嚴重,已近強弩之末。2015年11月中旬,聯想集團終於發布第二季度報告,巨虧7.14億美元。聯想為甚麼會走到今天的地步?

 

一、聯想為甚麼失策

 

  中華文化裏有三樣東西最要不得:浮躁、投機取巧,還有思想僵化。而這三種精神深入骨髓的中國企業,就在今天不斷重複著這三種錯誤。聯想集團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前一章講的都是聯想過去犯的錯誤,主要也就是浮躁和投機取巧。

 

   聯想收購IBM全球PC業務的策略失敗後,儘管聯想曾經高調地宣布業務整合提前結束,甚至還倡狂地提前結束使用IBM品牌(當然啦,聯想也可能是想省掉每年需要支付的高達上億美元的商標使用費)。但股價呢?從每股股價超過6元跌到2元左右,2008年股價最低的時候每股才1.32元,跑輸大市20%。一個非常顯著的對比就是IBM對聯想的判斷和聯想管理層對自己的判斷。按道理來說,美國人肯定沒有聯想的人了解中國市場,更沒有聯想了解自己的價值。可是大家知道不知道,就在2008年的上半年,聯想集團上市所在的香港交易所發生了甚麼事?據港交所的數據顯示,2008年3月7日至4月16日,聯想集團以每股4.25~5.58港元的價格回購了9931.8萬股,共動用資金約4.85億港元。

 

  國內A股因為全流通時間很短,所以大家還不太熟悉回購這種伎倆。其實這在美國股市非常普遍,我作為一名金融學教授,在本科生的公司財務課上都會跟學生們講這些基礎內容。那麼在美國,這個機制本來是用於做甚麼的呢?是當大股東覺得自己的股票被市場嚴重低估時,就這樣自己拿錢出來回購二級市場的股票,從而推高股價,讓股東獲得收益。因此,本來這是個雙贏的做法,對大股東和小股東都有好處,並且是職業經理人履行自己信託責任的一部分。那麼同樣的機制到了聯想的手裏又變成甚麼了呢?

 

  我們對香港的H股市場有個統計,在香港,H股股東回購的平均帳面收益達10%~20%,但這種回購高回報的背後其實也隱藏著高風險!表面上是在短期內支撐股價,而且財務報表會非常好看,以2008年3月聯想平均回購價4.88港元計算,至2008年5月8日收市,聯想股價為5.87港元,約有20%的帳面盈利。換句話說,2個月就有20%的回報,平均下來就是1個月10%的純利——靠賣電腦一年下來可能也沒這麼高的淨利!

 

  可是這只是帳面上的盈利,如果沒有基本面支持的話,你一口氣買了一大堆流通股,將來賣給誰呢?就算是有人買,人家也跟你聯想一樣接受這個股價嗎?所以毫不稀奇,假如說作為聯想大股東之一的IBM只要一宣布要賣聯想股票,聯想股價當天就會重挫5%以上。與此同時,因收購而持股聯想的IBM也在謀求第二次減持。 據花旗銀行的安排,IBM計劃以每股5.61~5.76港元的價格出售1.1619億股聯想股票,約佔公司已發行股本的1.3%,計劃套現6.693億港元。這是甚麼意思呢?我想一個最合理的猜測應該是IBM覺得聯想股票根本不值得持有,所以趁著股價高就趕緊套現離場!當然,我不知道聯想有沒有可能配合IBM的退出而拉抬股價圖利IBM。

 

  既然IBM都不看好聯想,我實在不能想像聯想內部那麼多比我聰明的高管竟然違反專業知識, 這麼看好自己,竟然還會拿錢出來買自己的股票。其實他們真正的目的應該是掩飾自己過去幾年把虧損塞進管道而創造業績的恐慌心理。這裏我想解釋一下,甚麼叫做把虧損塞進管道的做法。這幾年聯想經營不善,但是為了維持可憐的帳面盈利,因此硬把產品以100元的價格賣給管道商,但是實際價格只有80元,聯想答應管道商未來會返還給他們20元。但幾年忽悠下來,管道商看明白了,同時由於虧損也不幹了,而且聯想也扛不住了,因此不得不通過他們所謂的重組在2009年 1月6日把這些虧損給撇賬撇掉。聯想多位高管扛不住巨大虧損的壓力而紛紛辭職,這似乎才是老師柳傳志不得不親自出馬的原因了。

 

  其實,真正的問題是這些風險都是公司股東的風險,所以管理層如果事先知道2009年1月6日要進行重組撇帳的話,大家認為聯想有沒有可能在股價拉高之後先行套現自己手中的股票,然後把不得不重組的爛攤子丟給股民?所以你看聯想集團都幹了甚麼,竟然一口氣搞了26次回購!在香港股市裏絕對是找不著一個比聯想更瘋狂的公司了!

 

  如果聯想跑贏了大市,那才叫奇蹟!所以毫不意外,如果你拿聯想跟香港恆生指數比較一下,無論是半年圖表、一年圖表、兩年圖表,還是五年圖表,你都會絕望地發現:聯想就是無法跑贏大市!而我認為聯想高管在2008年回購高峰時期套現股票的直接結果,就是2008~2009年的股價大跌。

 

  我覺得最有趣的就是,聯想在這種困境之下又在押寶!2008年柳傳志說要搞伺服器,到現在也沒有見到甚麼真正的起色,2009年又押寶中小企業市場、押寶超級電腦、押寶伺服器、押寶1500家體驗店、押寶時尚電腦、押寶上網本(編按:Netbook)。任誰都會發現,這家企業的戰略怎麼這麼混亂啊!

 

二、戰略混亂的根源

 

  其實這個混亂的戰略充分顯示出中國高科技企業特別好大喜功。舉例而言,聯想在2005年就非常高調地宣布將製造世界最快的超級電腦,目標就是比IBM還快10倍!這背後是甚麼東西在作祟?就是我們的文化崇尚的精神目標,如「追求第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個心態就是我前面章節所謂的浮躁,而浮躁在文化上的表現就是崇拜悲劇英雄。

 

  由於受到這種浮躁文化的影響,我國許多企業在高新技術產品開發過程中追求高目標,喊出「世界最快的超級電腦」,甚至把追求「國內首創」、「填補國內空白」「填補世界空白」,作為產品的研發目標。至於如何達到這個目標,竟然是以「愚公移山」和「鐵棒磨成針」等非科學理念作為座右銘。

 

  由於目標太高,許多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的研發進度緩慢,不斷追加經費。這種現象已成為我國企業技術產品研發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實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市場狀況,就會發現聯想的企業戰略缺乏現實意義。

 

  第一,中小企業是戴爾和惠普這兩三年的個人電腦策略,你聯想作為一個後來者,如何跟人家競爭?

 

  第二,體驗店做得最好的就是蘋果電腦,可是蘋果在全美國才不過設有多少個體驗店啊?更何況聯想現在已經有了5000家專賣店和2000家Think體驗店。時尚電腦是索尼和蘋果的主打賣點,聯想那又笨又醜又貴的電腦怎麼吸引這些用戶啊?

 

   第三,上網本呢,聯想在這個市場上的反應嚴重滯後,簡直不可想像!當華碩推出上網本之時,聯想認為這個產品成本低、利潤低,如果介入,會有損聯想的高端形象——這簡直就跟晚清自以為還是「天朝上國」一樣可笑嘛。結果呢?華碩在2007年6月6日就推出了最早的兩款上網本,可聯想是2008年9月才推出 的。據稱僅僅1個月銷量就突破3萬台,但在已經成了氣候的華碩、宏碁面前,這樣的銷量顯然不足為道。統計數據顯示,華碩的EeePC上網本在節日購物旺季的第四季度,銷量高達180萬台,2008年全年500萬台的目標已順利實現。

 

  聯想說甚麼過冬啊、是金融危機才導致自己表現不好的。其實2008年10月底,宏碁董事長王振堂就在股東大會上表示,金融危機並沒有影響上網本的熱銷。受益於上網本的熱銷,宏碁第四季度筆記本銷售量增長幅度高達60%。數據顯示,2008年9月,宏碁筆記本產品總出貨量達到360萬台,首度單月擊敗惠普,躍居全球筆記本出貨第1位。

 

   第四,超級電腦是IBM的傳統專案,再加上惠普,全世界500強超級電腦裏這兩家就佔了80%的份額。伺服器的國內市場外資佔據了73%,餘下的有曙光和浪潮在做,聯想毫無優勢可言。2009年4月20日,中科院宣布跟聯想和曙光終於合作研製成了「單精度峰值超過每秒1000萬億次浮點運算的超級電腦系統」。

 

  可是,大家知道現實的情況是甚麼嗎?超級電腦不過是只在中國存在的說法,其實本質上就是大型機。而惠普公司負責全球伺服器業務的副總裁保羅.米勒卻說,由於大型機需要運行所有權軟件和高額的服務年費,實在太麻煩,因此大型機其實正在走向末路,而取代大型機的刀片伺服器卻逆勢增長。2008年第四季度,全球伺服器市場出現大幅下滑,IBM、惠普、戴爾和太陽微系統這幾大伺服器廠商的銷售收入,跟2007年同期相比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萎縮,但是唯一顯示正增長態勢的就是刀片伺服器。在2008年第四季度,刀片伺服器的收入比前年同期增長了16%。惠普以54.8%的收入份額領先;IBM其次,佔21.7%。從2008全年來看,刀片伺服器收入增長了33%,市場規模達到54億美元。

 

  保羅.米勒的預言長期來看也會準確可靠嗎?很可能不準確,但不是因為大型機有更強的競爭力,特別是絕對不可能是來自中國的大型機的競爭,而是因為雲計算的挑戰。畢竟大型機太貴了,而且維護不方便,硬件壞了就得換。而使用雲計算技術則不會有這些影響,系統一樣運行,優點比較明顯。

 

  說了這麼多,你不得不又一次承認:聯想無論是跟做大型機的IBM、做刀片伺服器的惠普,還是跟開拓雲計算的微軟和Google相比,都相差一大段距離。讀者可能會說,聯想的高管比你郎教授要聰明多了,他們不可能不知道這些背景知識的,那麼聯想為甚麼還是勇往直前、義無反顧呢?

 

  其實這不單是聯想的問題,本質的問題在於在我們的心底,我們是相信奇蹟、崇拜奇蹟的。這種相信奇蹟的心態就是我前面章節所談論的小概率事件,例如諸葛亮借東風、空城計等等。根據我曾經在廣東地區所做調研的結果,國內有54.6%的企業傾向於期望某個研發人員突然間能創造出一個非常好的產品。例如中科院宣布跟聯想和曙光合作研製成了「單精度峰值超過每秒1000萬億次浮點運算的超級計算系統」就是這個奇蹟心態的表現,希望能通過這個奇蹟賺大錢。可在西方卻不然,他們只相信規律,不相信奇蹟。例如,我們前面談到的惠普公司副總裁保羅.米勒說大型機其實正在走向末路,米勒的說法就是在規律之下的必然推論,而絕不會幻想奇蹟出現。

 

  光講聯想是不公平的,因為中國像聯想這樣所謂的高科技企業太多了。我再給各位讀者談一個跟聯想思維類似的公司——曙光公司,大家娛樂娛樂,開懷大笑一下。曙光4000A是在2004年由中國曙光公司為上海超級電腦中心製造的,當時排名世界第10位,但是現在已經跌出了世界前500名。

 

  曙光5000A的推出再一次地貫徹了我們中華文化「追求第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優良傳統。我不想講得太專業,我告訴各位讀者重點。該電腦總計擁有30720個計算核心,拿這個產品跟世界排名前500位的產品對比,就能發現人家最主流的解決方案不過才用2049~4096個計算核心。例如,IBM和惠普給中石油和中國電信提供的超級電腦也是使用這麼多核心,而這些方案其實已經佔據了中國使用中的大型機的主要份額。

 

  為甚麼曙光4000A在短短5年內就跌出前500名?以IBM和惠普為對比,可以發現IBM和惠普有非常強大的軟件解決方案,所以才能創造市場,而中國的大型機只有超強計算能力是不夠的。比如奧運期間,北京市氣象局用的大型機就是IBM提供的,其具體解決方案就是針對沙塵暴等非常複雜的氣象問題做出運算和預報的軟體。而中國這些所謂的大型機計算能力很強,可是由於缺乏與時俱進的解決方案軟體,所以難成氣候。

 

  此外,硬碟真的是愈大愈好嗎?中國落後吧,卻不願意按照科學規律去研究材料科學或是計算科學這樣的基礎科學,不去研究如何從根本上提高硬碟存儲量的規律,反而是政治掛帥,定下目標就要搞出一個世界前10名的,那是怎麼做的呢?就是中國人所擅長的投機取巧,也就是所謂的「四兩撥千斤」、「殺雞不用牛刀」。最後就是把上萬個小硬碟並行串在一起!而這個串起來的程式還是微軟提供的,更不要說其實這些組件也都是其他公司生產的。大家說可不可笑?為甚麼我們都能接受這種吹牛呢?因為我們就是一個相信奇跡、崇拜奇跡的民族。

 

Source: 獲作者授權,轉載自極視傳播。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郎旋風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