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21-03-31

【善終智慧】死亡是很自然的事,就像一片落葉在慢慢枯萎!你會接受「老衰死」嗎?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老衰死》,是日本人寫的,第一頁劈頭就寫:「愈來愈多日本醫師,會在病人的死因上寫下『老衰』。」

 

  一般人覺得「死亡」總得有個原因,不論是「病死」、「意外死」,抑或「自殺死」,但這本書似乎要為「死亡必有病因」這迷思提出抗議,說死亡有時只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就如日本一位醫師長尾和宏所說:「老衰,就像一片落葉,慢慢枯萎,很美不是嗎?」

 

  香港正如日本,已邁進「超高齡」社會,人均預期壽命已逾八十五,長者如何預備自己因「老衰」而平穩死亡,不單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包括社會科學)。

 

  其實以前的人,老到不能吃,病到不能吃,就安然準備死亡。古代的中國人甚至為自己預備一副「壽」(即棺木)在家中,然後接受自己步向死亡,一切是那麼自然不過。但隨著「醫學進步」,加上對死亡的負面看法,竭盡所能地延長壽命,彷彿看為必然。如此,因年老而吞嚥困難的人,就必須為他插上鼻胃管;不能自行呼吸的人,也為他預備人工呼吸機。而為了防止老人自拔喉管,就索性把他雙手綁起來。曾經在護老院探訪一位九十多歲的伯伯,哭著的對我說:「我又沒做壞事,為甚麼要把我綁起來?」真是聞者心酸。

 

  幸好現時有些地方,如日本和台灣,開始像歐美澳纽等先進國家,注重長者的生活品質和生命尊嚴,尊重他們可以選擇在人生晚期以「老衰死」的方式告別塵世。事實上生命必須能體現「自主」和享有快樂方有意義;而一旦完全無法用口進食,也不為他打點滴,那兩星期内一定自然死亡。

 

  「老衰死」不是置長者於不顧,而是讓他們不必要承受更多更大的苦楚,反之可以平順及自然地步向人生的終結。日本和台灣有些安老院,會順應院友自己的意願,不插胃喉、不打點滴,也不會過分禁制飲食,更不把院友五花大綁,而是讓他們在平和及友善的氣氛中與家人享受共處的時刻。

 

  書中有句說話:「生是日常,死也是日常」。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會快樂得多。而社會及醫療制度,也當以這大前提為基礎去制訂政策,這比給予長者二元乘車優惠,造福更大。

 

  香港社會近年也多了長期病患者及老人選擇「在家辭世」,這是值得鼓勵的。至今這方面香港仍比較落後,據統計香港每年在家離世的比率只有3%,對比英國的23%、台灣的40%、新加坡的27%,香港還要急起直追呢。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看透生死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生死教育 #生死 #長者 #銀髮族 #老衰死 #高齡社會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