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2
為「996」醫護打氣
相信大部分港人都會認同,香港對公共醫療服務的需求極為殷切,而服務質素改善空間也大,有政黨問卷調查卻顯示,約三分一受訪者滿意服務水平。
其實,以今時公立醫院的惡劣工作環境,市民都應體諒、感謝醫護,而不是責難。
由民主黨做的調查結果,有的人只著意「僅」34.2%的受訪者滿意,卻不同時看看不滿意的受訪者,其實也「僅」16.7%,還不及「滿意」的一半!從「『三分一』杯水」的理論看,有人也可說「滿意」比「不滿」的受訪者多一倍!
調查訪問了11,214名市民,當中有63%(逾7,000人)經常使用公營醫療服務,約三分一人滿意,「非常不滿」及「不滿」才共約17%,反而有逾45%人認為服務「一般」,而「一般」通常會被理解為︰「不過不失」、「可以接受」等,與「不滿」會有段距離。若把這逾4成半的意見連同「滿意」的三分一人來看,公共醫療服務其實已達到近8成(逾79.2%)的「可以接受」水平。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早前提出「996」(即朝9晚9、一周6天上班)超時工作的言論曾引發熱議,但相信本地醫護「996」式的辛勞是會換得市民公允的評價和讚賞,大家的確要感謝前線醫護人員的努力,因為他們也會為外界的批評與責難而灰心、沮喪,但他們卻不放棄,繼續照顧病人,對抗病魔,實是香港之福。
調查受訪者最滿意的是診金及藥費便宜,最不滿是輪候時間太長及醫護人手不足。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有目共睹,以上兩大不滿,其實同出一源︰人手不足。
幸好醫委會早前有關放寬海外醫生實習安排的投票風波,讓社會看清問題的癥結所在,就是有既得利益團體,一味以私利凌駕於公益,才令市民、病人不滿輪候時間長,為政者,包括相關政府部門和官員,及立法會議員,若真誠要為市民提供優良,乃至理想的普及化醫療服務,除醫療設施外,還需醫護專才配合。
要紓緩如今醫護人手不足的情況,筆者一直堅信,要輸入海外專才,方可短期見效。
即使所執行的政策及措施,哪怕是會撼動本地醫護業界的固有利益,政府都必須想方設法,甚至另闢蹊徑,輸入醫護專才。
否則,政府便要積極考慮向境外,例如向大灣區「輸出」病人,無論是向當地醫院協商病人配額,或像向院舍買位的形式也好,如能買備最少3,000個名額,相信便可大大紓緩本港公院留院及專科等服務的壓力。
轉載自: 晴報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