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4
改革先改政府角色
中國的商業環境持續惡化。水泥、煤炭和鋼鐵價格仍然在下跌,產能過剩在很多行業都非常嚴重。
地方政府為了維持GDP水準而向虧損企業施壓,令其維持生產。商品價格已跌至總成本價格以下,很快就會低於可變成本。如果地方政府想要保持現在的生產水準,它們就必須安排銀行貸款來支援虧損企業的生產。
中央政府已經放鬆了流動性控制,銀行借貸環境也已經變寬鬆,公司債券的審批速度大幅加快。儘管商品價格下跌,目前的生產水準可能會維持到四季度。當然,金融系統由於支援虧損企業的生產,未來將要承擔更多的不良資產。
庫存水準依然很高。煤炭、鋼鐵和汽車行業就是很明顯的例子。要消化這些庫存,必須大幅降價,並且減少生產。如果經濟體系在價格下跌的情況依然維持生產,就會延長惡性循環的時間。不幸的是,過去幾個月的流動性緩解只是增加了惡性循環的可能。
泡沫愈拖越愈可怕
近來的一些新聞又似乎預示著房地產市場的復甦。五六月份的房地產銷售量的確有所回升。任何市場調整都不是直線的,從6000點到2000點,A股市場泡沫的破裂過程也曾經歷過幾次顯著的上漲。這種上漲不過是困獸猶鬥,其原因是市場裏總會存在著一些抄底投資者。當抄底投資者被徹底吞噬之後,這種調整也就徹底結束了。
房地產市場調整跟A股市場的調整很類似,只不過時間要更長一些罷了。當前的房地產市場就像5000點時的A股市場。這個向下調整的時間至少要兩年。中國的土地市場將面臨巨幅調整,大多數城市土地價格可能會下跌80%,其金融後果也將會非常嚴重。大多數銀行貸款都是直接或間接由土地作擔保的,如果土地價格下跌如此嚴重,銀行系統將難以承擔由此出現的不良貸款水準。地方政府在土地銷售的黃金時期就擴大了其支出胃口,它們要經歷一段艱苦的調整期才能適應新形勢。它們拼命尋找新的收入來源,這將會在未來成為社會不穩定的主要原因。
政府可能要面臨或者貨幣貶值、或者土地價格崩潰的兩難選擇。我相信中國政府不會讓貨幣貶值。然而,某些時候這種選擇對於決策者來說將極具誘惑力。貨幣貶值的實質就是將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成本轉移給民眾,從而挽救擁有既得利益的權貴階層。美國在2008年就是如此行事,應當意識到在中國也存在這種風險。
除了泡沫破裂,人口增長率下降的前景也可能把中國房地產市場拖入日本那樣的永久性熊市。30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種下了房地產需求大幅下降的種子。這股力量是在房地產巨幅擴建之後出現的。空置房屋將會影響中國經濟十年甚至更長時間。
房地產泡沫破裂過程的延長,將會破壞中國金融體系的資本,阻礙其創造信貸的能力。將來,會有愈來愈多的公司直接進入資本市場,進一步惡化銀行系統的平均資產品質。中國可能需要再實施一套計劃來調整銀行系統的資本結構,否則經濟增長將會非常緩慢。
中國政府實施了很多政策來刺激經濟。在貨幣方面,已經降低了利率和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在財政方面,一些地方政府正在減稅,籌備了很久的營業稅轉為增值稅的計劃,亦被視為某種形式的減稅;在資本市場方面,政府削減了交易成本;政府取消了長假期間的高速公路費。但這些措施對經濟的影響有限,政府旨在以此製造巨大的心理效果。
然而,中國社會未來20年內對經濟會存在很深的悲觀情緒。已經公佈的政策並沒有取得預期的心理效果。頻繁的零敲碎打的政策變更,意味著政府不願解決中國經濟的真正問題,即政府部門過於龐大且效率低下。政府回避真問題,加劇了民眾對於中國未來經濟的擔憂。
減稅措施很多,但總量很小。我曾經提議立即減稅1萬億元。想要穩定經濟,至少要減這麼多稅。希望通過小額減稅來獲得巨大的心理效果,是不切實際的。
不平等之患
解決收入不平等已經成為一個時髦話題。很多人猜測政府將會出台緩解收入和財富不平等的政策。不幸的是,迄今為止相關討論都是誤導性的,只會引發社會矛盾。
中國迅速增加的收入不平等並非市場競爭的結果,完全不能跟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的情況相提並論。中國迅速增加的不平等是由於資產泡沫和灰色收入造成的,這兩者都來源於貨幣供應量的快速增長,它強化了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促成了資產泡沫的產生。
在生產率提升所導致的經濟快速發展時期,民眾可以從實際工資上漲中受益。然而,在過去十年間,中國選擇了另一種發展方式,將貨幣供應增加了4.5倍,引發了廣泛的資產通脹和全面通脹。這就把生產者創造的果實轉給了那些能夠最先獲得貨幣供應的人,後者理性地將錢投入了資產市場,因為他們知道快速的貨幣增長將會導致資產通脹。因此,特權階層的投機性收入是導致不平等的首要因素。
國有部門貨幣資源的集中,導致了灰色收入的大幅增加,這是收入不平等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這把貨幣增長轉為通脹,通脹成本已經被擴散給了普通民眾,他們從勞動中掙到的財產已經由於物價上漲而愈來愈不值錢。
投機性收入和灰色收入意味著向民眾徵收通脹稅。這是由貨幣快速增長所維持的。因此,中國不平等現象的加劇是政策選擇的結果,而不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中國社會有關不平等現象的討論往往把貧富階層矛盾作為關注點,這是完全錯誤的。這類討論應當關注資產泡沫、貨幣供應量的過度增長,政府在經濟中過於龐大的作用以及由此導致的灰色收入激增。
有一種流傳很廣的觀點認為中國民眾有仇富情結,這也是完全錯誤的。民眾仇富並不是針對是一個人是不是富人,而是針對一個人是如何成為富人的。民眾懷疑中國的大多數富人都是通過不合法的手段致富的。不幸的是,這種觀點是正確的。在產能全面過剩的情況下,極少有企業家能夠通過正常的市場競爭致富。
很多企業家放棄了通過正常的經營活動致富。相反,他們依靠培養同政府或國企的特殊關係來獲得特殊優勢,或者通過非法手段獲得銀行信貸用來投機。來自政府的特殊支持以及用他人的錢進行投機,是中國人致富的重要來源。正是這個原因,引發了中國民眾的仇富心態。
其他國家解決不平等現象的措施,例如增加對高收入者的稅收等等,在中國並不適用。增加稅收實際上是在加劇不平等。富人通常都是權貴階層。他們有很多手段可以避稅,合法的手段就是把個人收入隱瞞為企業收入,其稅率僅為25%,而律師和企業經理人這樣的專業人士要繳納45%的所得稅。這無助於公平。當然,擁有灰色收入的人更是根本不用交稅。導致收入不平等的最主要原因無法用任何當前討論的政策加以解決。
社會不滿的根源不是表面上的不均等,而是實質上的缺少公平。要解決這種矛盾,政府需要實施包括減稅和減小政府規模和權力等舉措在內的市場化改革。任何有關不平等現象的討論,如果諱言改革,都是言不及義,在設計初衷上就是錯的。
須先改變政府角色
中國依靠數量擴張來維持經濟增長已經有十年了。這種模式是寅吃卯糧,向未來借貸。工人過度加班,金融債台高築,為了降低成本而忽視環境保護,依靠資產泡沫獲得利潤和政府收入,過度開發自然資源。
現在中國只剩下了一個能夠維持未來增長的資源,那就是中國工人的生產率。他們的工資水準只是發達國家的八分之一。只有提高勞動生產率,中國才能維持下一個十年的增長。增加工資可以促進消費,提高生產率可以維持供給的增長,中國別無選擇。
生產率提高有賴於有效的資源配置。當前中國的增長模式是靠政府分配資源。金融資源由政府擁有的銀行系統所控制,投資專案大多數都要經過政府審批,雙管齊下,把資本配置的權力交給了政府。不改變當前這種模式,生產率就不可能成為增長的主要來源。
即便政府部門的支出已經佔到了中國經濟的一半資金,它們還在擴張,由此增加了浪費和灰色收入,嚴重降低了經濟效率。由於很多資本項目的初衷就是要讓特權人士賺取灰色收入,這些項目的效率很低。這就是為何中國經濟如此依賴投資和如此容易發生通脹的原因。
大多數有關經濟和社會問題的討論,都把中國的問題當成了跟其他國家類似的問題,這是完全錯誤的。中國的經濟問題源於政府對市場的干涉。改革首先必須改變政府角色,任何不致力於改變政府角色的改革都必將失敗。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財新網》。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