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9
【重蹈亞視覆轍?】互聯網玩晒!香港電視業將走入末路?
亞洲電視復活了,雖然失去免費電視牌照,但打不死的亞視宣布以網絡電視形式經營,將在OTT平台上與無綫電視的 myTV SUPER、Viu OTT及Netflix等分一杯羹。
2016年3月3日,亞視落幕,香港電視業從此只剩TVB、Viu、Cable。
其實從2015年4月1日,特區政府決定不給亞視免費電視牌照續期時起,亞視早已活在借來的時間裏,時間一到,註定拜拜。對於曾經喜歡過亞視的人來說,這實在是一種難得的解脫,這樣的結局實在令人心酸。
亞視的失敗說明,娛樂企業和任何企業一樣,不進則退。高層變更與內鬥、節目品質下降、藝人外流等,Hong Kong is dying,you know?
早期的亞視(麗的),的確有大台的氣質,華人影視英才齊聚:汪明荃、李司棋 、劉松仁 、黃秋生、張敏、苑瓊丹、何家勁、黎明、曾江、秦沛、米雪、關詠荷,又有蕭若元、袁和平、程小東、韋家輝、梅小青、劉嘉豪、王心慰等一眾創作精英彙聚,所以才有《霍元甲》、《天蠶變》、《大地恩情》、《銀狐》等精品劇集問世,更是推動了內地的武俠文化熱潮和粵語文化熱潮。
進入上世紀90年代,亞視盡管在與無綫的對決中漸漸落於下風,依然能夠培養出張家輝、萬綺雯、楊恭如這樣的新星,他們拍攝出的《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縱橫四海》、《千王之王重出江湖》即使放到今天,依然是品質一流的劇集。此外,亞視也製作出《百萬富翁》、《今日睇真D》、《亞洲小姐》等具有影響力的綜藝和新聞節目。
騎呢的王征也曾立下雄心壯志,誓言將亞視打造成為亞洲CNN,並大刀闊斧地開拓內地市場,但均以失敗告終。失敗的根本,是亞視高層對於時勢的判斷失准,是王征對香港市場的口味拿捏不准,只做那些成本低的訪談類節目。至此,亞視的命運陷入惡性循環,氣數也就到了盡頭。
TVB目前的骨幹,陳展鵬、田蕊妮、袁文傑、陳煒,邊個唔係來自亞視?
香港自1997年回歸以來,由老懵董政府就一直提倡發展文化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y更被經濟機遇委員會確認為六項優勢產業之一,為香港具明顯優勢及可進一步發展的經濟領域。
但是,二十年過後,搞出個甚麼大頭佛來?來來去去,不就光一樣「電影工業」稍為有丁點看頭,然而在國際影展的榮譽上,還是要輸給台灣的李安導演、侯孝賢導演、國內的大導演。
歸根到底,因為香港近年太浮躁,欠缺上代人的匠人精神,整個亞洲的電視業都在進步,內地也很厲害,最差就是香港。
健康蓬勃、生氣旺盛的創意產業,除了百家爭鳴,充滿優勝劣敗的競爭性,還有足夠闊度及深度,讓非主流及小眾作品找到生機,不會只有純商業化、大眾化貨色,歐美日台文化工業、娛樂工業,就有這種「百川異源,而皆歸於海」的吞吐量,香港沒有。
年青人從來不缺創意,缺的只是創業精神。那該如何創業呢?我們看看當今兩大門派。
強國的企業分為兩大類,一類是90年代創業的這一批人,如阿里巴巴馬雲、百度李彥宏等。他們在Google模式的運作下,成功崛起,開辟了一個時代。而另一個類別是山寨派,他們模仿美日德模式,今天的領域發展已經走向了全球一體化大融合的階段。他們在創辦一個公司同時,往往創辦了一個行業,也創辦了一個新的創業模式。這代人是真正意義上的地球村,他們和Google差不多,也是十倍速成長。這些人,他們創辦的企業都是這個行業的領先者。
馬雲這人,真的是幾千年才出一個,是孫悟空,非常不容易,他是一種持續十幾二十年的激情,雖然今年他的咀臉特別樣衰。他自己說,不懂互聯網,到現在支付寶也不會用,但是他能夠做成這麼一個阿里,能夠把人管好,持續的激情,把股權分配好,這就是他的能耐,這也是團隊的能力。
互聯網崛起,推動了Netflix這樣新興玩家的崛起,一套House of Cards就令Netflix飛上天,而傳統媒體人對這樣的怪獸應對和知識儲備嚴重不足,他們慣用的那點估值模型變得沒有價值。
傳統電視人實在是擠不進去對方的會議室。需要廣告代理嗎?根本不需要。這公司市值剛升破1000億美元,會用Big Data去找客戶、觀眾。Sale屎?根本不需要。
用Big Data算出來的電視劇,包含了數千萬用戶的收視選擇、600萬條評論、500萬次主題搜索。最終,拍甚麼、誰來拍、誰來演、怎麼播,都由數千萬觀眾的客觀喜好統計決定,推出前根據使用者資料分析做的模型化定制化產品,還有哪家傳統影視公司可以這麼做?這就是互聯網公司的大數據平台對傳統行業商業模式的顛覆。
命運就是這樣。大家早作準備。
我們現在做任何事情,任何新業務開發,如果不能跟PC互聯網,尤其是不能夠結合移動互聯網,不是說完全結合,但至少是有所結合,那你這個思路、做法就有問題,還得要認真思考、認真考量,否則,下場就是和ATV一樣。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