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3-06-16

疫後全球經濟展望

  戰爭與瘟疫是人類歷史中的兩大災劫。我們這代人經歷了幾十年的和平繁榮盛世,卻也終不得不面對這兩大災劫。戰爭雖暫時只在烏克蘭,但其直接與間接的影響,又顯得那麼近,否則一向不理世界大事的港人,怎會對俄烏戰爭的關注度一年多來居高不下?至於疫情,雖然我們知道,還不能掉以輕心,但從這麼多人申請護照及回鄉證的事實看來,大家報復式的外遊或許已反映著港人已將瘟疫拋諸腦後了,這又意味著我們可以為疫後世界的經濟如何走下去作一階段性總結。

 

  先看一些已知的事。每年4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都會發表一個對全球經濟的展望。據今年的報告,2022年一些重要的國家或地區經濟形勢如下︰中國GDP上升了3%,美國增長0.9%,印度4.5%,英國0.4%,歐元區1.9%,日本1.1%,東盟5.5%,香港負3.5%,澳門負26.8%,俄羅斯負2.1%,烏克蘭負30.3%。

 

(istock)

 

俄負增長 遠少於IMF預期

 

  這些去年的數據很易理解。中國在2021年經濟大力反彈8.4%後,在2022年頗受上海等地長時間封城的影響,生產鏈斷裂,影響到全國的經濟,所幸這已成過去。美國則不但在疫情中死了百多萬人,還要面對高通脹,經濟增長也基本上停滯。英國增長率更低,已屬於進入了衰退期。澳門太倚賴賭博,疫情下的損失十分驚人。香港去年仍飽受疫情困擾,負3.5%的增長表現十分差勁,與東盟的高增長相比,高下立判。烏克蘭負30.3%,我看恐怕還是低估了。俄羅斯則表現驕人,在西方世界無底線的制裁下,IMF本來預測她會有負8%的增長,但她的經濟卻終站穩了,這對北約並非是好消息。

 

  今年形勢又如何?IMF做了一些預測。IMF的預測過去雖不甚準確,但一般不會太離譜,我們也可用作參考。據IMF的預測,中國2023年GDP增長約5.8%,我則相信更接近6%。中國是一個龐大的經濟體,現又處於急劇轉型期,這便意味著一些傳統的行業增長會停滯,甚或萎縮被淘汰,但同時有些新興的行業卻會遍地開花,過去我們屢屢被一些新行業的成就顛覆著我們的認知,將來也會如此。

 

中美經濟差距 進一步收窄

 

  IMF對美國GDP的預測是增長1%,遠低於中國,這意味著中美經濟實力的差距又再進一步收窄。美國號稱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時日不多矣。

 

  IMF認為印度將有6.2%的增長,西方國家一直寄望印度能取代中國,但這難矣哉,中國GDP是印度的5.2倍,而且印度社會階級森嚴,發展容易被遏抑。至於印度的前宗主國英國經濟乏善可陳,IMF對今年的預測是負0.4%,我看她若能達此水平,便已算不錯了。歐元區深度捲入俄烏戰爭中,IMF認為她會有1%的增長,但要注意,她的GDP已包含了不少軍火武器的產值,但這些產品不會造福人民的消費,而是被用作殺人放火,歐洲人民實際的生活水平,當有顯著的減損。日本經濟停滯了30年,今年也不例外,但她卻蠢蠢欲動,打算發展軍力,為虎作倀,愚不可及。

 

  IMF無法預測今年烏克蘭的經濟,此國一早便犯下致命錯誤,希望加入北約,她的前景黯淡,就算不亡國,經濟也永久性的受損了。IMF認為俄羅斯今年經濟可回復正增長,達0.7%,若然如此,拜登原本的大計,是完全失敗了。

 

  對澳門,IMF的預測頗為驚人,2023年是58.9%的正增長,2024年繼續有20.6%的增長,看來澳門政府還會有錢可派。至於香港,應可重回正軌,今年增長3.5%,明年3.1%。

 

3股逆風 礙全球經濟復甦

 

  各國的前景雖有好有壞,但總體大環境卻並不理想,全球經濟都要在逆風中慢慢前行,能頂得住逆風的便算可以交代了。逆風之一是不少國家在疫情期間不斷濫發貨幣以作政府開支,為遏止通脹,以美國為代表,要大幅加息,這容易把全球推向衰退。

 

  逆風之二是「去全球化」或經濟「脫鈎」的影響逐漸浮現。全球化能使各國按自己的比較優勢去生產,各國之間互相倚靠,世界得以和平。但現時美國卻把別國對自己的倚靠當作武器,脅迫別人聽她指揮,卻忘記自己也要倚賴其他國家。經濟一旦脫勾,全球生產力必有所倒退,很可能引致嚴重衰退,之前從「全球化」中的得益要回吐出來。

 

  逆風之三是勞動市場出現變化,疫情期間世界不少地方的人民為了抗疫,可躲在家中領取福利,不用工作或只通過線上工作。疫情結束後,不大願意再到公司工作,有位大僱主告訴我,他們找不到員工,肯回公司上班的聲稱只是「畀面」僱主。世界勞工短缺,其來有因,但同時另一些行業的失業率又高企,勞動市場調整需時。

 

(本文原載於6月16日《晴報》)

 

轉載自: 晴報

更多雷鳴天下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經濟展望 #IMF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