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2-11-15

且看朝鮮半島子彈飛

  就在越南、巴基斯坦、坦桑尼亞和德國首腦先後訪問北京的這些日子,以及在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忙於逐鹿中期選舉的這段時間,朝鮮半島導彈如雨、軍演不絕,中美兩國領導層不約而同冷處理,姑且先看三八線南北子彈飛。

  基於半島的重要地緣戰略位置,中美雙方終究都不可能袖手旁觀。尤其是在中共二十大結束,及美國民主黨政府經受了中期選舉考驗之後,兩國領導人在印尼巴峇G20峰會相遇,半島安全問題就不可能不提了。

  半島問題極其複雜,原因在於它是亞歐大陸歷史與未來變局的交叉點。就歷史角度而言,它的討論往往被局限在誰先發動戰爭的「微觀」層面上,而忽略了冷戰的爆發,是導致半島在結束日本殖民統治後走向分裂,並進一步爆發戰爭的主要推力。

 

北韓領袖金正恩觀看導彈升空(互聯網)


  換言之,隨著當前新冷戰意識抬頭,不僅歐洲已經爆發戰爭,且北約亦公開向亞洲伸手,就不能不令人擔憂,半島重燃戰火的危機會否隨之升高。這就關乎到半島內內外外的朝、韓、日、俄、美、中六國,如何從歷史定格面向未來變局。

新冷戰的巨大引力

  首要問題,當然是南、北韓能否抗拒新冷戰「黑洞」產生的巨大引力。平心而論,在金正恩逐步掌握北韓權力核心的十多年來,南、北韓除了早期在2010年發生南韓天安艦被擊沉及延坪島炮戰後,尚算保持了大致的平靜。

  即使是面對半島核危機不斷升級,雙方仍不忘「切香腸」式的小心計算。例如,北韓把研發彈道導彈和核武小型化的假想敵鎖定在美日同盟;而南韓則在緊握美國軍事保護傘的同時,致力扮演朝美和談的中間人角色,藉此避開北韓戰略威懾力的鋒芒。

  不幸的是,在新冷戰思維抬頭的大背景下,俄國出兵烏東及北約東進亞洲,正在急速加劇南、北韓的敵對狀態:

朝俄抱團突破封鎖

  在三八線以北,朝俄關係再度靠近。由於兩國均受到了七國集團(G7)主導的「國際社會」制裁,因此也就可以放開手腳加強合作。雙方早前在東方經濟論壇舉行期間,敲定了開放兩國邊界及鐵路交通,並恢復貨物流通。

  朝俄兩國的合作包括何種內涵,自然引起了美日韓同盟的關注。事實上,當俄烏戰況陷入膠著之時,俄羅斯媒體便曾公開討論北韓派十萬志願兵入烏助戰的可能性。雖然此類話題甚為天方夜譚,但本月初華府直指,北韓秘密向俄羅斯運送了大量炮彈,證明北韓支持俄羅斯發動的侵略戰爭。

  與此同時,北韓在近月的「導彈雨」中,展示了其導彈技術的驚人發展,尤其是對高超音速彈道導彈技術的掌握,正在改寫半島軍事力量平衡。北韓同時還通過立法,自行確定了其核武國地位。雖然此舉在一定程度上令北韓的核武政策清晰化,但同時亦發出一個訊息,即透過談判方式恢復半島無核化已幾乎沒有可能。


朝俄兩國加強合作以突破經濟封鎖(資料圖片)

 


  北韓下一步將會推進核彈小型化,及核戰略潛艇的研發,這不僅為美國未來在半島部署戰術性核武提供了口實,同時亦促使近年關係疏遠的南韓與日本再度靠近,加強在軍事情報等方面的共享合作,偵測北韓的陸地和水下戰略武器動向。

  三八線以南同樣動作多多。南韓新總統尹錫悅上任後,表面上是因應北韓發展核武而作出一系列強硬措施,但實際上他的手已經遠遠伸到了半島傳統安全範疇之外。最為顯著的是向波蘭售武,包括韓產FA-50輕型戰鬥機、K2「黑豹」主戰坦克和K-9自行火炮等,並進一步簽訂了購買「天橆」多管火箭炮的框架協議,甚至是在波蘭承建核電站。

南韓藉軍售與北約靠近

  波蘭不僅是北約成員國,也是當前最為積極支援烏克蘭抗俄的東歐國家。南韓的售武自然引起俄羅斯關注。而就在華府指北韓秘密對俄提供炮彈不久,美國媒體亦披露,美國秘密向南韓採購10萬枚炮彈供應烏克蘭戰場。俄總統普京曾親自過問事件,他說:「俄羅斯知道南韓計劃向烏方提供武器和彈藥。如果我們在這方面恢復與北韓的合作,南韓會怎麼看?他們會高興嗎?」

  尹錫悅在首爾隔空回應稱,南韓從未向烏克蘭提供殺傷性武器,但他同時指出,有關事宜屬於南韓國家主權。然而一個顯而易見的現實是,南韓要想向北約成員國出售軍火,單有主權恐怕還不夠,而需要美國的指路。

  就像拜登政府支持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一般,南韓對北約售武亦應被視為美國為消耗俄羅斯,推動對華脫勾,而對日、韓等國進行利益再分配的一環。透過軍火銷售,南韓既可以填補北約成員國因援烏而面臨的軍火短缺,同時亦可以令自身軍工業更上一層樓。


南韓新總統尹錫悅早前與到訪的美國總統拜登同台(資料圖片)

 


  這既有助於在脫勾時代維持南韓的經濟增長,亦有助於提升其國際戰略地位。南韓軍工及其他相關產業,亦因此將與北約建立「結構性」的合作關係。聯同尹錫悅政府積極推進美軍薩德系統的部署,以及積極謀求加入「三方安全夥伴」(AUKUS)及「四方安全對話」(QUAD)機制,事實上反映了南韓對北約東進的正面呼應。

北京展開敢於鬥爭的外交

  當中美兩國領導人在巴峇島舉行會談時,在俄烏衝突及南、北韓關係再度惡化的當下,一個突出的現象是,中國已經成為唯一可以與半島各方保持對話的國家。主要原因在於,中方在支持半島無核化的同時,亦反對冷戰式集團對抗,仍保持較為置中的立場。而中國下一步會如何回應半島的子彈亂飛,自亦引起其餘各方的關注。

  基於半島就在中國東北門戶之外的事實,中方的半島政策仍舊離不開促進經貿發展,建構持久區域和平穩定。就此角度而言,中共二十大提出「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外交方向,應從中共「鬥爭」與「團結」的唯物辯證關係來理解。以此推測,北京在未來處理半島問題時,會更為著重「鬥爭」與「團結」的相互呼應,以求達成「止戰止亂」和「反制脫勾」的雙重目標。

  從長遠而言,北京可以按照在南海推進行為準則的經驗,提出東北亞行為準則倡議,雖然未必可以在一時半刻取得進展,但有助於清楚表達中方對半島未來的願景,既為中方的有關外交政策提供框架性指引,亦有助於令半島各方保持清醒,避免子彈一飛再飛。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想要獨家投資理財Tips?即Like etnet 全新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更多政經范局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訪問北京 #美中期選舉 #朝鮮半島 #軍演 #新冷戰思維 #朝俄 #核彈小型化 #AUKUS #QUAD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回顧24 展望25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