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7
被錯估的中期選舉主議題
至少是基於以下三個原因,即將於美國當地時間本周二(8日)舉行中期選舉,受到了非同一般的關注:
民調顯示拜登會在中期選舉後成為跛腳鴨總統(白宮官網)
一、民主黨籍總統拜登在首個任期之初,就因為在公眾場合展示的一連串行為,而令外間懷疑他出現嚴重的「認知障礙」,能否順利完成任期成了問號;
二、伴隨著拜登健康日差,是美國國內政治的空前對立。高舉「美國優先」民粹旗幟的共和黨前總統特朗普,有意在中選結束後即正式宣布參加總統選舉。這使得中選成為了2024年的總統選舉前哨站。
三、由中選直接轉進總統選舉,預視了未來兩年漫長的兩黨權力爭奪。在歐洲爆發俄烏戰爭、朝鮮半島核危機升級、台海局勢風高浪急的情況下,美國國內黨派之爭恐形成外溢效應,對國際局勢穩定造成關鍵影響。
選前民調是否準確?
前總統奧巴馬和拜登異口同聲暗指特朗普是民主敵人(白宮官網)
選前各項民調普遍顯示,通脹和經濟已成為美國公眾最為關注的問題,而共和黨在此領域得分較高。照此推算,拜登政府可以得到的最好結果,是民主黨失去眾議院優勢,但仍在參議院保住微弱優勢;最壞的情況,是民主黨在參眾兩院同告失利,拜登在餘下的未來兩年總統任期困守白宮。
因此,圍繞著今次中選的一個主要議題,就是拜登政府可能即將面對的執政危機。其實,中選以往被視為美國民眾對總統執政表現的「期中考核」,美國歷任總統無論是執政初期人氣有多高,待到選後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國會支持。所以白宮出現一位跛腳鴨總統,本來也算不上新鮮事。
在美國公眾即將投票之際,反而更應提醒的是,近年美國重大政治選舉期間的民調經常失準:最為顯著的例子是2016年特朗普以共和黨黑馬姿態,一舉擊敗在民調中大熱的民主黨對手希拉莉。回溯更早的個案,如2008年總統選舉,民調也並沒有反映出奧巴馬會在民主黨初選階段擊倒希拉莉;而在2004年總統選舉前,民調普遍認為小布殊總統難以獲得連任,但他最終卻以大比數擊倒了民主黨挑戰者克里。
通脹問題重要還是意識型態重要?
圍繞今年中期選舉,雖然各種指標都預示著民主黨的一次慘敗,但仍可能出現一個導致民調失準的技術性問題,即問卷的設定局限於對各項政治、經濟及社會政策「分門別類」的評分,而忽略了美國社會當前的整體意識型態對立問題。因此不可排除一種可能,即民主黨支持者可能對拜登的領導力、通脹和經濟等問題不滿,但在「國會山莊暴亂」、「反墮胎」、「槍枝暴力」等「大是大非」問題前,最終仍會把票投給民主黨。
換言之,此次投票的一切結局都言之過早。它不見得只是公眾對拜登、佩洛西等民主黨政執高層表現的評分,更有可能是一次意識型態的爭奪戰。尤其是對民主黨支持者來說,這是捍衛政治立場的投票。對他們而言,參、眾兩院選舉關乎國會能否阻擋共和黨的「逆流」;而州長選舉更是民主黨培養未來總統人選,為拜登接班的重要途徑。
凡此種種,對於民主黨「死忠」而言皆為寸步不可退讓之戰,所以關鍵仍要看整體投票率以及中間選民的取向。今次中選結果亦因此會在很大程度上,揭示出美國公眾意識型態之爭的真實程度與狀態。
政治對立是否改變競選文化?
美國國內黨爭可能引發外溢效果,圖為民主黨議長佩洛西早前訪亞洲。(資料圖片)
事實上,在民調中處於劣勢的民主黨高層,顯然注意到了意識型態鬥爭的助燃效果。例如,拜登專程於上周三(2日)來到首都華盛頓的聯合車站(Union Station)發表講話,以民主黨議長佩洛西丈夫保羅遇襲事件為例子,警告美國「民主」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
拜登講話的地點,就在去年1月國會山莊暴亂現場不遠。而拜登的黨友,在今次競選中扮演重要幕後角色的前總統奧巴馬,同日在亞利桑那州為民主黨站台時,也口徑一致警告,如果由「否認前年總統選舉結果的人勝出,民主就會死亡」。
自從特朗普率領「美國優先」的民粹大軍向白宮進發以來,基層選區民眾的政治對立激化,出現了持續的對峙、打鬥、甚至是引發槍擊行為。佩洛西丈夫在中選投票前夕遇襲,確實再度激起了民主黨人對政治暴力行為的不滿,拜登和奧巴馬也不點名把暴力行為的源頭指向特朗普,視之為「民主」的敵人。
中選結果出爐後,無論是失敗一方不承認選舉結果,還是發生不同黨派支持者的街頭對峙,暴力、甚至是佔領事件,都會從方方面面固化競選行為中的暴力和非理性基因,並在未來兩年延燒至總統選舉。因此,美式競選政治文化是否會持續走向對抗,是今次中選最值得留意的問題,也是美國兩大政黨最應該致力避免的事情。
【你點睇?】媒體近日報道有關愛隊涉活動造假或誇大以滿足KPI,事件會否影響你對關愛隊的印象?►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