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8
中美走不同的抗疫保經濟之路
魔幻般的2020年。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捲世界,帶來了這一代人未曾見識過的經濟坍塌。有些是人們無從控制的,如疫情。有些是人們可能控制的,不過效果不佳的,如就業市場和經濟衰退。
有些是人們有選擇權利的,而且作出選擇的,如採取甚麼樣的救援措施在紓緩困境、拯救經濟。在這個問題上,美中兩大經濟體正在走向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
美國選擇了暴力救市,政府正在準備第四輪緊急救援計劃,最終財政赤字可能達到經濟總規模的四分之一。為了支持白宮對經濟的巨額援助,聯邦儲備局也開啟了新一輪QE,通過印鈔票來幫助政府開支,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在三個月內膨脹了3.7萬億美元,上次則花了四年多的時間才印出那麼多鈔票。雷曼危機後,雖然聯儲有印錢救經濟,政府的財政政策是收縮的,民間的信用環境是收縮的,所以聯儲的貨幣政策伯南克一人可以說了算,五年之後聯儲的確開始收縮銀根。
這次不同,白宮狂灑金錢救經濟、穩就業,財政政策極度寬鬆,而聯儲又積極配合財政政策,於是財政與貨幣同登直升機撒錢,在現代歷史中書寫出罕見的一章。美國政府一改過去的小政府和市場主導思維,成為了全美國最大的工資發布者。聯儲一改過往信用的最後提供者身份,沖在前面,正在成為信用的最先提供者,承擔著實體經濟的信用風險。
應該說這次財政貨幣攜手救市,開創了史無前例的政府干預,規模之大、速度之快、決心之堅定極其罕見。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最近的記者會上強調,目前的極度寬鬆貨幣政策起碼要持續到2022年。其實2022年承諾僅是言論安慰,以目前的就業市場看,美國經濟復甦可能需要若干年的時間,這意味著QE常態化,聯儲的零利率、鬆信用政策或許要持續很多年;財政赤字貨幣化或許要持續很多年。
和美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中國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隻字不提財政赤字貨幣化,僅僅準備了財政赤字GDP比率3.6%的預算案。美國財政赤字預計佔GDP25%,而中國只有3.6%。本次中國的預算案表明,北京拒絕亂印鈔票,反對財政赤字貨幣化,抗疫有關的兩萬億支出全部發往縣級基本行政單位,不重複當年的四萬億財政刺激。
這次中國的經濟政策上註重民生,注重以消費為核心的內需大循環。十幾年前的「四萬億」基礎設施建設的暴力救市不見了,政府更關注就業、民生和企業,試圖通過打通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各個環節來提高經濟效率,催生內需大循環。這種做法短期對經濟的周期性刺激效果有限,今年GDP增長估計弱過預期,中國人民銀行的放水規模也應該小過預期。印錢少了,人民幣資產的升值空間,估計也小過美元資產。長遠來講,如果經濟尤其就業可以熬過此關,未來的增長動力可以更大,經濟轉型也可以藉機更上一層樓。
本文原載於今周刊,為個人觀點,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你點睇?】皇馬巴塞傳奇表演賽爆簽名會風波,26人買涉$20萬套票僅見部份球星15分鐘,你認為事件哪方須負較大責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