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8 12:13:14

「店餘」的生命力

  早前到某本地「時裝王國」旗下的品牌店買衫,付款時店員循例問:「膠袋另外收費,需要嗎?」我說不用了,還多口問一句:「你們的衣服應該大多有原裝包裝膠袋,會怎樣處理呢?」店員也夠坦白:「是的,衣服多數獨立包裝,拆開上架後,膠袋就掉了!」

 

  隨即店員遞上衣物,還說了聲:「多謝支持環保。」

 

  聽了我覺得很荒謬......

 

  其實隨著快速時裝的興起,為刺激消費者的購物基因,快速時裝品牌例如Zara,每年都派出數百名設計師到巴黎及米蘭等fashion show 蒐集靈感,從流行趨勢中仿造出他們的產品,然後以大眾化的價格、最快的速度推入市場。但如何處理市場未能消化的貨品,成了品牌的挑戰。

 

 

  幾年前,紐約時報報導H&M紐約分店大量未售出的全新衣服,竟被剪毀到無法穿著,然後丟棄於街頭。隨後H&M的紐約發言人宣稱,H&M對於過季服裝的處理政策是捐贈慈善團體,並會確保丟棄情況不再發生。近年他們也推出了不同的環保系列服飾,向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努力,例如縮小運輸標籤來節約用紙,也有捐錢去挽救北極熊。

 

  可以想像,走平價與大量生產路線,容易累積過季賣不出的商品,究竟怎樣處理下架貨貨品,實在令人關注。日本品牌UNIQLO 在這方面做得很不錯,他們的舊衣回收運動,就是於每年3月及9月的換季期間舉行。回收舊衣的約90%,主要會經由聯合國難民救濟總署(UNHCR) 協助,捐贈給坦桑尼亞、烏干達及尼泊爾等12個國家的貧苦人民;剩下10%不能穿的,就回收再製成可利用的纖維材料,用於房屋隔熱、工業手套、地毯生產,甚至用來發電,設法達到100%的零浪費。

 

 

  時裝大品牌的一舉一動惹人關注,獨立小店的經營手法,也該過得到自己才過別人。我經營了一間本地時裝小店兩年多,「店餘」雖不會如大品牌的排山倒海,但每到換季期間也得處理。我不太喜歡用大減價來促銷,這心態源自一種很原始,甚至有人會覺得很幼稚的想法...... 我覺得一件衣服由設計、裁版,到生產、採購,上架,都將之賦與了生命力,它來到我店,我就有責任為它找個珍惜它的好主人。割喉式的售價無疑是吸收消費者的其中一個方法,但因平而買,買了真會穿嗎?還是在家裏的衣櫃躲兩三年,最後又是送到堆填區?

 

  感恩去年認識了一位在長者服務機構任職的客人,我們一拍即合,決定用我店的「店餘」為一班婆婆扮靚靚,大拍造型照,還邀請他們的家人一起參與!看著婆婆那份光彩和自信的笑容,和她們家人的喜悅,我知道,「店餘」也重拾了生命力,覓得好主人了!

 

 

  結果,運用「店餘」,我們為長者搞了個歡樂除夕派對,也試過拍顆鑽的為坐輪椅的老人家搞「輪椅Catwalk 天橋show」,上星期就參與了一個名為「生死之交」的長者活動,替一班婆婆設計韓星造型!有婆婆大擺韓星post 讓大家拍照,另一個則說本身是李英愛的粉絲,於是化妝師就為她化了個李英愛的妝容,原來當日正是婆婆生日,她說活動後她會和家人吃飯慶生,怕靚到連家人都認不出呢!

 

 

 

  有人說,這樣是「貼錢做」,很傻。但一盤生意,除了錢,還有很多。也許是微不足道,也許一間小店能做的就只那麼多。但如果一間時裝小店都能走這一小步,成行成市的連鎖大品牌該做又能做的,應該不好叫人失望。「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理念就是這麼簡單!

 

何凱婷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副總監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