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0 17:03:30
開大冷氣打邊爐以外的選擇
一直認為傳統的節氣很準確,到了甚麼節氣,就會有甚麼氣候,反映一年之中的寒暑變化。但今年,我們經歷了自天文台1947年有紀錄以來的第五個最熱立冬,十一月大家還穿著短袖衫,不少人家裡還是開著冷氣!
全球天然暖化是多年來備受關注的議題。人類在大自然面前何等渺小,面對天災如何束手無策,不用多說。但這些年來不少所謂天災,何嘗不是人類自食的惡果?
荷蘭一向被視為是「人定勝天」教材,但隨着天氣暖化與水平線持續上升,就連荷蘭對於環境的態度亦從扭轉自然,逐漸變成與大地和諧共處。荷蘭如何探取「自然和解」方案?其實在米蘭世博場館可見一斑。首先荷蘭館打破傳統,不大灑金錢去建龐大的主館,入口用了色彩繽紛的流動餐車來展示他們的特色食品,一輛輛有型又有款的Food Truck賣著鬆餅、荷蘭薯條、乳酪和啤酒。到了黃昏丶就亮起燈泡,變身成世博人氣最旺的酒吧!
其實荷蘭人一向給人既務實,又不失幽默的感覺,他們經常可以在生活中運用創意,想出環境及能源方面的解決方案。荷蘭有1600 多萬人口,卻有 1900 多萬輛單車,換言之,每個荷蘭人(包括嬰兒)都會有一到兩輛的單車。而在鹿特丹,就有一條鋪滿太陽能面板的單車通道,估計每平方尺能在一年內產生50-70千瓦小時的能源。荷蘭還有出租剩餘電力的共享能源公司,讓消費者除了向農夫買食物,也能向他們購買多餘的風力發電電力,農夫可自行設定每度電價,自行簽約購買,提供不同的能源選項。
早前,世界銀行預測氣候暖化將令滅貧工作變得更加困難。報告指,若各國沒有相應政策,氣溫不斷攀升,疾病就會更易滋生。而氣候變化也會令乾淨食水更短缺,腹瀉類疾病會愈加流行。氣候問題更會令至少1億人在2030年活在貧窮線以下。
今屆米蘭世博以"Feeding the planet, energy for life" 為主題,希望大家多探討「共享」的新商業模式。事實上,在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年代,共享經濟時代才剛剛展開,它也許衝擊着不少舊有的商營模式,和一些既得的利益,但人類因急速發展經濟而種下的災禍,實在不應要下一代承受太多。今天能做多少,今天就做多少。
停一停,想一想:開大冷氣大魚大肉打邊爐以外,實在還有很多選擇!
何凱婷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副總監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